普通话,华夏情 | 九州皆同音,推普助振兴 讲普通话,绘言思图

发布时间:2024-07-25 22: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艳   阅读 2.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推广普通话,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2024年7月17日,广州华商学院“生入童心”实践队走进揭东区霖磐镇东洲村,开展互动性普通话课程。

传承语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7月17日上午,曹丽丽老师用富有磁性的嗓音在课堂上讲述普通话的起源和发展。她指出学好普通话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强调语言是国家和民族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厚的文化载体,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务必要学好普通话,回家讲给父母听。”曹老师叮嘱学生们要学好讲好用好普通话。实践队开展普通话课程既满足学生们日后扩大交往和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有助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曹丽丽老师在讲授普通话课程

共讲普通话,激励学子心

在小小主持人的课堂上,曹老师依次纠正学生们的普通话发音,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普通话训练时间。练习结束后,曹老师让学生们一一用自己所学的普通话知识技巧念出自己的名字,一位年纪较小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念出自己的名字。曹老师便询问全班同学:“谁能帮助这位小同学读好自己的名字啊?”同学们纷纷举手,在曹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展现自我。

曹老师指导学生在进行普通话训练

温暖入童心,关爱至家访

 课后,“生入童心”实践队队员和老师询问学生家长对于课程的满意度,并热情邀请学生家长观看下周五的汇报演出。紧接着,实践队队员与学生家长回到住处进行访问。一次家访,一份温情,实践队真诚地希望借此次家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前往家访的路上,实践队队员遇到了先前家访过的学生家长,她主动提出接送队员完成本次的家访活动。正午热浪滚滚,打湿了不只是家长与队员的衣衫,更是队员泛红的眼眶--对于学生家长无私帮助的深深感谢。得益于学生家长慷慨无私的帮助,家访路程时间大大缩短。

在本次家访过程中,学生用流利的普通话向父母讲述了自己今天在课上所学的内容,并让父母在之后的交流中与自己一起说好用好普通话。此外,实践队还参与了一场家庭包饺子活动。这位学生虽然年纪尚小,但其制作饺子的过程很流畅,相比之下,参与活动的队员在制作饺子的过程中,手法较为生疏,包出来的饺子与包子毫无二致。学生的姐姐安慰道“老师没关系,我们还没有尝过长得像包子一样的饺子呢!”

家访后,不少学生家长表示下次去其他家庭家访时,可以由他们接送队员过去。队员们通过这几天的家访,深刻体会到当地居民待人真诚、热情的态度,在她们的行为举止中处处体现出浓厚淳朴的人文关怀。此次家访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与当地政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东洲村的社会发展。

实践队访问学生家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