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熊金)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引导英语专业学生认真学、全面学、透彻学,为推动中国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而努力,2024年7月12日至7月13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星火接力,‘潼’心筑梦”实践团前往杨闇公同志旧居、杨闇公烈士陵园,回溯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杨闇公(1898-1927),重庆潼南人,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军事委员会书记。(图源网络)
杨闇公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工作优秀领导人之一、中共四川地区早期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1917年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回国后与吴玉章等人在四川从事革命工作。1924年1月与吴玉章等人创建中国青年共产党,1924年9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领导成立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任地委书记。1926年11月兼任重庆地委军委书记,与朱德、刘伯承、陈毅共同领导“泸顺起义”。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不幸被捕。1927年4月6日,被反动派残忍的割舌、挖眼、砍手,身中三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他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人生格言。2009年9月14日,杨闇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图为杨闇公同志旧居 “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杨闇公
杨闇公同志旧居坐落于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正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杨闇公及胞弟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由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重庆市廉洁文化示范基地、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7月12日,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场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始了本次追忆之旅。图为讲解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杨家香橙”
1913年,杨間公外出求学时,和五弟杨尚昆一起在庭院内种下一棵橙子树。兄弟俩相约见树如见人,以树铭志。一百多年过去,这棵橙子树每年仍花满枝头、硕果累累。杨尚昆主席晚年每次回乡,都要在树下与家乡父老促膝长谈。后来,当地群众就把这棵凝聚了杨家兄弟情谊的橙子树,称作“兄弟树”。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历史照片
随后,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杨闇公烈士生平事迹展厅,完成了十个展览单元的参观。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资料,将杨闇公同志的一生娓娓道来:从他的早年求学、投身革命,到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每一细节都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成员。300余幅历史照片、200余件文物文献,都是历史的见证,再现了杨闇公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在《杨闇公日记》展柜和杨闇公说语录墙前,成员们近距离触摸文物、翻阅日记,感悟杨闇公烈士崇高的革命风范,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闇公说”语录墙图为《杨闇公日记》数字互动展览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沉浸在讲解员生动而深刻的叙述中,目光紧随着讲解员的手势,捕捉着每一段字句,时而凝神沉思,时而点头认同,眼神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辈的敬仰,将讲解员提到的重点信息和自己的感悟认真写下,以文字的纯粹,记录着思考与感悟。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杨闇公同志旧居前合影“革命精神,日月同辉”——张爱萍
“革命精神,日月同辉”,是张爱萍将军为杨闇公烈士陵园作的题词。7月13日,实践团一行前往杨闇公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
图为陵园内张爱萍将军题词墙
杨闇公烈士陵园建成于1987年,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园名。2010年,陵园改扩建,占地面积50余亩,分为入口休憩区、办公区、瞻仰区、墓茔区、森林公园区等部分,包括“血洒佛图关”浮雕墙、杨闇公烈士生平展廊、杨闇公烈士塑像、杨闇公烈士墓茔、夫人赵宗楷墓茔、森林公园等景观。在陵园北侧,还建有在全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中牺牲的潼南籍烈士墓群。
图为烈士墓群
入口处弯曲的陵道,代表了杨闇公烈士艰难、曲折的革命人生。两旁共栽种331棵塔柏,以此来纪念1927年“三三一”大惨案。而后进入实践团成员视线的是由纯铜铸成的“血洒佛图关”浮雕墙,长12米,高4米,画面再现1927年3月31日,杨闇公在重庆打枪坝领导人民抗议英美军舰炮轰南京、支持北伐的群众大会场景,以及1927年4月6日杨闇公在重庆佛图关英勇就义前的光辉形象。
移步至瞻仰广场,正中央的杨闇公烈士塑像,长衫围巾,昂首阔步,英武果敢,展现杨闇公烈士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为人民的利益而呐喊的战斗身影。瞻仰广场左边的杨闇公烈士生平展廊,由刻有闇公烈士生平纪略的九块汉白玉石和代表他人生七个转折点的七幅画组成,充分展现杨闇公烈士志存高远、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光芒。右边题词墙,上面分刻有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李鹏、聂荣臻、吴玉章、廖汉生、张爱萍和任白戈等领导同志的题词,寄托了他们对杨闇公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图为杨闇公烈士塑像
行至墓茔区,实践团成员驻足默哀,以最朴素的方式,向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烈们表达了最深切的敬意和怀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驻足默哀图为纪念墓墙,邓小平同志1987年亲笔题写
此次参观杨闇公故居和烈士陵园,为实践团成员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历史与精神的双重洗礼:不仅完成了对革命先辈杨闇公同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的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近现代抗争史的一次深情回顾。每一块砖瓦、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每一句讲解、每一幅图片都映照着英烈的崇高形象。有效激发了实践团成员的的爱国情怀,更为当代青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革命精神激励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金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