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赤色乡村”实践团助力岩巴嘴村灾后重建

发布时间:2024-07-18 20: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定贵、于绍鹏   阅读 8.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湖南信息学院“赤色乡村”实践团助力岩巴嘴村灾后重建

2024年夏天的连连暴雨,让岩巴嘴村受损严重,受灾情影响,原本宁静美丽的村庄失去了往日的整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生活,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7月16日,湖南信息学院“赤色乡村实践团”积极投入乡村重建工作,与村民一起疏河道、清街面、忙的脚不沾地,以实际行动为防汛一线注入青春活力,贡献了一份珍贵的青年力量。

“最是风雨见初心,危难时刻见彩虹”,面对严峻形势,“赤色乡村”教育关爱实践团坚定不移地投身其中身处岩巴嘴村灾后工作,他们第一时间与当地村委和村民展开深入交流,全面掌握受灾详情,凭借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迅速拟定了详细且切实可行的垃圾清理计划,而后将成员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

负责垃圾清理的成员们,双手攥紧垃圾袋和钳子,他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熟练地用钳子夹起垃圾,放进袋内,哪怕是躲在角落里极其细微、难以被发现的垃圾,也不会放过。在河道边,同样能看到实践团成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俯身于河边,耐心且仔细地拾捡着水面上漂浮的垃圾。河水有时会打湿他们的衣衫,但他们毫不介意,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让河道恢复往日的清澈与宁静。

清理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道路上的垃圾种类繁多,有些已经腐烂变质,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但实践团的成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强忍着难闻的气味,坚持清理着每一处垃圾。河道中的漂浮物打捞也充满了挑战,水流的阻力、杂物的纠缠,都给工作增加了难度。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炎炎烈日下,实践团的成员们顶着酷热,汗水如注般从额头流下,湿透了衣衫。但他们的干劲丝毫未减,反而如同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他们用手中的工具仔细清理垃圾,用双手搬起沉重的杂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他们的脸上虽然沾满了灰尘和汗水,但那坚定的眼神始终闪耀着光芒,展现出为了恢复村庄美丽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经过数小时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岩巴嘴村重现昔日的美丽。道路上散布的垃圾已被清理干净,原先河道中的漂浮物也都消失不见,水流愈发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曾经垃圾堆积的角落如今也重归整洁,微风拂过,带来的是清新怡人的气息。

岩巴嘴村所发生的这一显著变化,离不开“赤色乡村”实践团成员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的行动,绝非仅仅是一次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环境清洁工作,而是一种对社会责任勇敢无畏的担当,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刻诠释。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用汗水与努力证明了年轻人的力量和担当。他们的付出,不仅让岩巴嘴村的环境焕然一新,更在人们的心中播下了责任与奉献的种子,激励着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行动中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湖南信息学院“赤色乡村”教育关爱实践团的此次行动,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一个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们用汗水和努力,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力量和决心。他们的奉献精神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

在未来的日子里,赤色乡村团队满怀期待更多这样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志愿行动。让这份温暖和力量如同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个角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乡村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宜居,生态与经济将实现更加协调的发展,我们的祖国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刘定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绍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