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 7月7日,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赴韶山暑期实践团为将诗词元素融入“毛泽东小道”以丰富中小学生研学路途,来到了毛泽东诗赋人生的起点——韶山,进行参观学习。“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从湘中地区的韶山走向全国,他在韶山度过了难忘的童年与少年时光。韶山究竟怎样孕育了毛泽东的诗魂、养育出毛泽东这样的绝世雄才?带着这样的思考,实践团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红色回忆:南岸私塾与少年毛泽东
韶山冲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地方。经过几次周转,实践团终于到达了这个以前几乎与世隔绝的村落。实践团最先来到了毛泽东同志幼年学习的南岸私塾参观。这座古老的书院,青砖绿瓦,虽然曾在岁月里沉寂,在风雨中飘摇,但丝毫不显破败,更显出了历史的沉稳厚重。私塾门上挂着“南岸”二字的匾额,门旁是“三湘气泽,惟楚有才”的对联。南岸距毛泽东故居仅百米左右,坪前就是毛泽东少年时代游过的池塘。一踏入南岸私塾,就看到了摆在正中间的毛泽东像。往右走,穿过一条小小的廊道,就来到了南岸私塾的主体房间。如今,南岸私塾早已不是招收学生的学堂,而是近于毛泽东展馆,主要介绍少年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团队成员从各个展台前慢慢走过,看到当年的书籍教文,不禁想到了少年毛泽东埋首读书时的样子。据讲解,毛泽东小时候南岸私塾的先生十分严厉,经常对学生进行体罚。他对于这种行为很是反感,于是再某次目睹先生体罚学生后,他气愤离开课堂,想要去县城上学。虽然最后十岁的毛泽东并没有成功,但这次事件也体现了毛泽东从小便具有反叛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南岸私塾
历史见证:毛泽东故居探秘
实践团紧接着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进行参观学习。故居门前一潭清水,倒映着池边葳蕤的草木。有谁能想到,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领袖呢?首先能看到的就是正门上悬挂的“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牌匾,字迹遒劲,为邓小平同志手迹。为了更好地保护故居,里面并不允许拍照。走进屋内,就是宽敞的堂屋。再往里走,就是一家人的卧室、谷仓、鸡栏……紧接着有一上楼的梯子映入眼帘。据介绍,在上面的阁楼里,毛泽东同志曾经召开过家族会议,号召全家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解放事业而奋斗。故居中的物品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反映了毛泽东当时的生活与奋斗,使得团队成员更深切地了解到了毛泽东同志当时的成长环境与社会风貌。
图为毛泽东故居牌匾
1910年,毛泽东便离开了韶山冲,离开了上屋场的“凹”字型农舍,来到了外面的世界。一方水土一方人,来到韶山冲,团队成员真正理解了毛泽东的思想与风范、他的笑容与激越,他写下的每一行文字。就是这块山高流急、民性倔强的土地,孕育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情壮志,见证了一代为人毛泽东出生成长、求学求索、革命实践的光辉历程。这次学习使得团队成员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更加落到了实处,决心将毛泽东诗词元素以时间为线索融入毛泽东小道这一线路中,丰富研学者的文化体验,增强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婉盈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