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龙偲 廖朝霞 匡艳 刘乐娟 蒋钺)“爷爷您好,我们是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您作为老党员,可以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故事吗?”7月12日上午,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谢琳带领学工办副主任、分团委书记龙偲,辅导员覃梓源和“凝聚青春力量,践行使命担当”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一行来到衡南县谭子山镇杨湖村村委会,在村委会干部热情接待后与当地银发党员亲切交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银发党员交流 蒋钺 摄
银发党员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党的辉煌历史,而现在,正值青春年华的实践团成员与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75岁的银发党员们开展了一场跨越近70年的对话,一起忆历史、谈传承、话初心。
图为银发党员谢树芬分享读书笔记 蒋钺 摄
龙忠国、周道新、张建平、谢树芬、谢树发五位银发党员的身份虽各有不同,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村干部,还有的是铁路保安,甚至有的人身兼数职,但他们的入党初心是同符合契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从他们与党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服务精神,学习到“用肩膀挑起民族富强”的吃苦奉献精神,更认识到要各尽所能,创大功而不居功,去争做民族的脊梁!
图为送礼给党员 蒋钺 摄
采访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为银发党员们送上礼品,表示慰问。
“为何要入党?”这是实践团成员与银发党员们访谈的话题之一,在听过五位党员的故事后,成员们心中便已有了自己的答案。实践团成员罗雅菲说:“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立志报国,用血肉铸成钢铁长城,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将小我融入大我,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血脉需要延续,精神始终留存,通过采访银发党员的红色故事,切实培养了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了青年学子的思想站位,实现了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廖朝霞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