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寇佳乐 阮佳熠) 为方便农户们进行后期水稻的查苗的工作,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7月4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万象‘耕’新,快乐有‘稻’”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们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将前期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协助农户们准备查苗需要用到的材料。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通过资料,了解到了农户们也需要像做实验那样对自己田里所种植的水稻进行查苗,这样才能留下数据,总结经验,及时找到问题,让每次插下的秧苗都能带来丰收。而团队成员们此次的任务是帮助农户们准备查苗必须用到的塑料管。
团队成员们将农户们采购的一捆捆细长的塑料管用锯子锯成长度相同的两段,以方便将它们插入水田里进行查苗。但实际操作时,团队成员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图为团队成员寇佳乐与宋逸翔在帮助农户准备查苗工具,黄陈可欣供图)
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要找到塑料管的中心点,这样才能够锯出来相等的两段。团队成员宋逸翔提议道:“我们先预估一下中点,锯成两段后再对比一下长度我们就能知道下一次该锯多少,当我们能够锯出来完全相等的两段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一个标准的模板了。”就这样,团队成员在找到了方向之后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而后,团队成员还是遇到了第二个难题。锯子常常会陷进塑料管里而进退两难,需要费力地将它拔出来。在这时,团队负责人寇佳乐说到:“我总结出来一些经验,我们锯的时候一开始就要摆直,保证锯路不歪就不会卡住锯片,同时还要找好着力点,适当的用力让锯条能够匀速推拉,不能只靠蛮力去拉。”经过经验分享,团队成员间心里的疑虑也在一点点地消散,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农户们查苗需要用到的材料已经全部备齐了,农户们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们认为,这些年轻人不仅带来了新知识,也带来了新活力。“大学生们的参与,让我们对今年的收成更有信心了。”一位农户如是说。
(图为团队成员宋逸翔将准备好的查苗材料放进农户的三轮车里,黄陈可欣供图)
此次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也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寇佳乐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