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谭绍永)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广大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2024年7月11日,重庆移通学院“助力农机,你我同行”廊桥实践团轻步踏入合川区钓鱼城街道鱼城村,一行人身披红马甲宛如一缕清风拂过青山绿水间,悄然间,一幅幅乡村新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以画作诗,与文明风尚前行
艺术点亮鱼城,助力美丽乡村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文化墙则是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廊桥实践团为打造浓郁乡土人情文化长廊,体现鱼城村时代风貌,用艺术构建美的共感形式,用墙绘方式装点,美化乡村环境。
实践团一行人与鱼城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共商墙绘主题。村委会表示文化墙应把党中央宣传乡村振兴和鱼城村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同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环保、乡土风情与科技助农相结合,将鱼城村特色风景和历史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呈现。
实践团一行人再次绕全村一周,筛选绘制地点,再次探寻鱼城村村路乡道,校园周边等。最后全体成员在村委会议室探讨绘制的情况:绘制地点确定为交通路口,村路乡道边;绘制形式以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连环画、彩绘以牛皮纸袋画与墙绘为主;绘制材料,紧急采买,并通过后期赞助弥补本次经费亏空。
以诚作画,与真情实感付出
实践团一行人为期末期间临时组建,人员特长参差不齐,团队12人,仅有3人有绘画功底,绘墙这件事对于这次三下乡实践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学生团长何雨洁的带领下,宋昱颉同学主动提出可以采取廊桥书院彩绘的经验,有作画功底的同学采取线条勾勒的形式画出图形,而后由其余同学完成色块的上色工作,在这个建议下,3个有绘画功底的同学宋昱颉、衡丹、郑昌敏三人分别组建了3个小团分头完成绘制的工作。实践团成员之间的默契与协作,让这幅墙绘不仅仅是色彩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故事的交融。在绘制的过程中,成员们对待每一个细节都如同雕琢艺术品般严谨,轻轻地在墙面上勾勒出图案的轮廓,仿佛是在与墙面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以色彩为笔,将设计图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赋予了生命;注重光影效果的处理,让色彩在墙面上跳跃、舞动,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廊桥实践团成员们的专注与热情,让一幅幅墙绘成为了乡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廊桥书院实践团的成员们,很快完成了3副墙绘的工作,忙碌的身影也从日出到了日落,一行人返回驻地开启了今日的总结与团建工作,不知不觉,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已然过半,指导教师孙庆涛、刘剑雄也对大家本次三下乡进行了期中总结,并指出下阶段更要以高目标、高质量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供稿:郑昌敏供图:重庆移通学院廊桥书院)
图1:图为志愿者在勘察墙绘位置
图2:图为志愿者在勘察墙绘位置
图3:图为志愿者们正在作画
图4:图为志愿者画完之后的双手
图5:图为志愿者与墙绘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绍永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