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为帮助高中的学生加深对大学及大学专业的了解,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与未来发展方向,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一支源泉工程实践团队回到他们的高中母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中学,结合河海特色,开展河海文化实践宣讲活动。
对于此次活动,一中方面尤为重视。一中给这支源泉工程实践队伍安排了两次宣讲,一次是面向高一同学的班级宣讲,一次是面向高三同学的演播室宣讲。因为高三年级的同学正在紧张备战高考,所以学校安排的演播室宣讲时间只有十分钟,但令他们意外的是,他们宣讲的高一(8)班的老师竟会专门改动一节课来支持此次活动!很显然,老师对此次活动的开展极为认可,此次活动对高中生的意义可见一斑。首先开始的是时间较为充裕的班级宣讲。宣讲人员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了河海大学文化宣讲。一段妙趣横生的河海招生视频,不仅牢牢捉住了台下观众的眼球,而且让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大学的环境和氛围。再此基础上,宣讲人进一步介绍河海大学的文化内核—“上善若水,笃学敦行”,他的言语无不透露出他对水润泽万物,造福众生的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在此之后,宣讲人又为同学们介绍了河海大学的红色革命历史,讲述了张闻天,沈泽民等革命先烈的红色奋斗故事。翻过河海大学厚重历史的几篇PPT后,宣讲人通过对河海大学现今的学校资源、校园文化、专业设置、学校环境,生活学习模式等等方面的详细介绍让底下观众更好地了解河海大学。同时,宣讲人与台下听众积极互动,不仅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还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建议。
班级宣讲结束后,便是演播室宣讲。结合前面班级宣讲的经验,宣讲人员了解到同学们关注,迷茫的问题所在,对宣讲内容进行了精选。宣讲人员基于他正在学习的专业,结合他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心得与同学们分享了此专业的优势与劣势,并为日后的大学选专业提出了建议与指导。不难看出,高三年级的同学对此尤为感兴趣也极为需要。接着,在简单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基本情况后,宣讲人员分享了他们自己上大学的学习经验,旅游见闻,生活趣事,南京胜景……宣讲人在台上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同学们在台下专心致志地听着,偶尔讲到趣事,他们也会在台下捧腹大笑。他们目不转睛,眼里有光,简单的PPT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让他们懂得了此刻发奋图强的意义所在。宣讲结束后,他们回去继续奋战高考了。
反观实践团队的成员则是趁此机会,各自去看望了以前的老师们。他们或拉着老师的手,一起在校园中漫步,一起去看一中新建成的弘道亭;或挽着老师的臂膊,一起在办公室闲聊,从学习聊到家庭,从未来的职业打算聊到婚嫁观念……师生两畅所欲言,从天南聊到海北;或为老师整理书桌,在老师指导下梳理文档,及时回复上头信息……他们对老师的感念之情无需过多的文字修饰,只从他们的行动便可见一斑了。
此次宣讲活动在落日余晖中圆满落幕了。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活动对参与活动的各方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践成果显著。对于双方学校来说,此次活动可增强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联系,为双方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双方可以就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彼此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这样的交流也有助于提高双方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中生来说,中学阶段是他们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他们不免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感到迷茫。通过此次“源泉工程”实践宣讲活动可为中学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此次活动引导团队成员将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纵能力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下优质成才,全面成才。广大青年大学生应施展抱负,敢于担当时代大任,为祖国的明天增光添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宣讲。通讯员张瑞燕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拜访老师。通讯员张瑞燕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心怡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