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遗路生花”实践队走进初中校园,用宣讲探寻数字文化遗产传承之路

发布时间:2023-09-07 15:33   来源:武汉大学      阅读 94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数智赋能促新生,四海遗路共传承。文遗宣传与数智赋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近日,在武汉市青山区第四十九初级中学,来自武汉大学全国文化遗产活化传播调研实践队的队员雷阳、罗瑞、林若清、骆锦萌、龚宇扬正在调试着设备。为了第二天的宣讲完美地呈现,达到宣讲的最佳效果,队员们提前一天赶往青山区第四十九初级中学。与学校领导说明来意,确定宣讲场所为学校报告厅后,对技术设备进行调试,提前将宣讲材料进行了演示,负责宣讲的队员们即使面对无人的观众席,也激情澎湃地进行了一番预宣讲。将准备工作做到细致,将工作流程做到清晰,也体现了实践队队员们对于活动的认真,对于文遗宣传的重视。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瑰宝。2023 年6月16日,实践队员们如期在青山第四十九初级中学进行宣讲。来自初一4班及5班的同学们作为参会者,在宣讲过程中认真倾听、积极参与。本次宣讲以故宫博物馆为核心,逐渐展开。在宣讲的开场,实践队员们带领同学们纵观故宫博物馆的历史、布局,介绍了故宫博物馆建筑群背后的文化内涵;之后,实践队员们对博物馆中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了重点介绍,补充了许多中学同学所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储备,也为整场宣讲定下了氛围浓厚的历史基调。

在宣讲的第三部分,实践队员们向同学们介绍了流失海外的文物,同时提出了本次宣讲的核心问题,即文物回归的现状与困境。“ 同学们认为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方式使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本土呢?”在宣讲过程中,宣讲队员们向同学提出本次的核心问题。同学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纷纷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点。初中同学们的想法有的充满孩子气,有的已经有了成熟的模样。“在未来,我们应该提高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正规的法制手段和协商谈判让属于我们的文物回归家园。”实践队员骆锦萌总结道。


“文化兴才能国兴。”文物对于中国和中华人民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其历史意义,也在于它所带来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文物回归和文化保护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青年需要为之奋斗的重要层面。在宣讲的结尾,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次宣讲中得到了丰富的收获并对文化遗产未来的充满憧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一颗小小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种下,而这正是本次宣讲的意义所在。实践队员们对本次活动做出了如下总结:“增强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助力文物回归,任重道远。”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我们既要将保护文遗的种子广撒到中小学生的心中,让这种子在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心中开花结果,同时,我们也要从自身出发,从当下开始践行对于文遗的保护,将中国文化传播的更远,让文遗、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一路生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若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