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探索中华武道的早期武学体系,2023年7月3日上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传非遗,守匠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宁波市鄞州区拜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明内家拳第十三代传承人——夏宝峰掌门。
在正式开练前,夏掌门告诉队员们,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武术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种体现。凡学内家拳术须知敬、紧、径、劲、切五字。内家拳是一项内涵丰富,风格独特,训练方法自成体系的优秀拳种,也称剑术,俗名“鹅头颈拳”。明末清初,浙东学派的著名学问大家——黄宗羲,以“内家”二字名之。今人将近似于内家拳的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归为“内家拳”,并于2009年荣登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气是一种生命能量,练气、养气也是养生的方法。为改善同学们的形体仪态,夏掌门带领队员们进行了相关训练。首先队员们采用汉坐的方式,练习腹式呼吸,这个动作能有效地改善胃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的活力。第二个动作便是海豹式的腰椎脊柱锻炼,这个动作能有效地改善腰痛背痛及肩疼痛,促进骨盆区域的血液循环。首先是学习行礼。大家先进行四明内家拳行礼学习,右手握拳,拳心示人,左手四指并拢,虎口紧扣右拳,以示尊重。
图为队员们学习形体。
接下来,便是学习的重头戏。夏掌门教给队员们几个防身术动作。两臂左右举平,左脚迈出一步,身体半面左转,右臂外旋,拳心朝上,经胸口向前钻出。左拳置于右肘处,拳心向下,眼看前方。
图为队员们学习内家拳。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国武道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人民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学习完毕后,队员们对夏掌门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夏宝峰掌门从小就开始学内家拳,因为这个拳种是家族传承下来的,除了父亲开武馆,全家十代有九代是开拳馆的,打好内家拳的关键是“知行合一”,只有知道多少才能打出来多少,这和学到多少掌握多少是密不可分的。提及作为传承人的感想,他笑着说道,其实当时真的没什么想法,因为本身已经在从事这项工作了,后来想想,这也是这个时代赋予他的使命。多年来,夏宝峰从04年开始,一直在探索内家拳的发展前景。他认为整个地球上的人都需要学习内家拳,他的想法是,把宁波打造成中外内家拳的交流中心,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去推广内家拳,让全世界的人都学习内家拳。因为从04年到现在大概有70多个国家,六万多人来这里学习内家拳,所以他较为看好内家拳的未来。在夏掌门的教学下,队员们振奋了精神,在一招一式中,切身感受着内家拳的魅力。
图为队员采访夏宝峰老师。
图为队伍与夏宝峰老师合影。
三宝相承华夏粹,一峰独秀内家功。内家拳的魅力,源于时间的堆积。在无数传承人的接续中,在通俗文学、影视剧等文艺再造下,武术已成为一代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文化印记和侠客梦想,并持续在国际场域中不断擦亮中国功夫的文化招牌,成为当代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无可争辩的代名词。甬城拾非遗,青春谱新篇,在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中,内家拳文化必定会熠熠生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