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7月6日上午南京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地球之友”团队来到了南京市江宁区万安村、塘西村、谈村进行以《垃圾分类·青春助力》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上午9点,“地球之友”团队到达万安村居委会和当地负责人进行对接,对当地情况有了大概了解后,便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走访宣传、入户宣传、清理道路垃圾活动。
一、垃圾分类走访宣传
炎炎夏日,依旧有很多村民为生活在酷暑下奔波忙碌着,也有在路边围墙处阴凉地聊天喝茶,他们大多数都是老人,年轻人大多都在外上班。而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老人才是“主力军”。在农村,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务工,老人几乎都是在家带孩子,做做简单的家务,当然也就包括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此次活动既让村民们对垃圾分类了解得更多,也可以让实践队伍从实践中更深刻领悟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
图1:向路人宣传垃圾分类
村民们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是积极回应,耐心的听志愿者讲解。然后还带领志愿者分享他们周围的垃圾处理情况(图二),图中也可看出路边以及周围都很干净整洁,这都离不开村民们以及社区工作者的努力,可见其实大家平时对于垃圾的处理都比较重视。
图2:村民向志愿者分享当地垃圾管理情况
图3:向在路边聊天喝茶的村民宣传垃圾分类
二、垃圾分类入户宣传
10点左右实践队伍来到了正在整理食材的爷爷奶奶小院里(图4),爷爷奶奶很是热情,也特别爱笑。他们说不识字,但愿意听志愿者给他们讲解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就这样和志愿者聊了很多,小院在一片欢快的对话中显得格外祥和,让志愿者们感受到爷爷奶奶的亲切、淳朴与善良。
图4:来到村民小院向老人宣传垃圾分类
乡村的小巷总是令人向往,志愿者沿着小巷便来到了村民家中(图5),并向村民表示这一路走来,都没有看到路边有多余的垃圾,显得非常的干净整洁,令人身心愉悦。走访和入户宣传过程中都能看出村民们对于环境卫生做得都是非常好的,相信在实践团队的垃圾分类宣传下,村民们不仅能做好环境卫生,更能将其产生的垃圾做好分类,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图5:在小巷村民家宣传垃圾分类
三、清理道路垃圾
在垃圾分类宣传结束后,实践团队还将道路上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并分类放入了对应的垃圾桶,让小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图6:清理路边垃圾
图7:清理路边垃圾
此次实践活动中,村民们都很热情,团队成员也认真负责,使得活动顺利进行,在烈日炎炎中感受到了非常淳厚的社区文化和风土人情。
图8:活动结束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太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