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睛”彩乡村助老志愿队走进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西半城村与莱山区西村,开展以“筛查-预防-诊疗”为核心的眼健康公益服务,着力弥补农村地区老年眼病防治链条断裂问题,推动健康服务公平可及。
村医承担医疗和守护双重使命
志愿队首站抵达牟平区观水镇西半城村,采访了扎根基层十余年的村医李菲菲。她通过日常接诊积累实战经验,并利用周末系统学习规范诊疗,形成独特的医疗成长路径。李菲菲既能用村民易懂的方式讲解病情,又具备专业判断能力,使健康宣教更贴近实际、更入人心。
▲图为志愿者与牟平区观水镇西半城村村医合影
卫生室提供便捷和全面医疗服务
在莱山区西村,村医向志愿队介绍了卫生室的服务优势。“这里不用挂号、不排队,尤其方便老年人。”卫生室每年3月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包含基础视力检查的体检服务,下半年则为返乡务工人员补检,项目涵盖眼部、口腔、心电图和B超等,真正成为村民身边的“全科守护站”。
▲图为志愿队成员采访莱山区西村卫生室村医
能力有限使转诊成为主要途径
面对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村医坦言卫生室仅能进行基础检查,治疗仍需转诊至上级医院。尽管部分地区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政策,但许多老人因信息不畅未能及时受益。重症患者往往直接前往大医院就诊,村卫生室受设备限制无法承担复杂眼病诊疗,转诊成为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途径。
志愿队结合方言和中医开展科普
为提升老年人健康认知,项目组创新设计本土化宣教材料,编写方言版、大字版《老年眼病防治手册》,并拍摄5集方言短视频,内容涵盖“白内障自测”“中医护眼操”等主题,通过村委会广播和微信群推广。志愿队结合村医中医技能,创编“三分钟护眼操”,由志愿者入户示范教学,实现“方言传播+中医实践”深度融合,显著增强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和实用性。
▲图为莱山区西村卫生室有关中医技能的介绍
团队优化转诊机制防治眼病
针对转诊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志愿队制定《试点地区眼病转诊标准》,明确“村初筛-乡复检-县治疗”三级转诊路径,并建议为转诊患者提供24小时内优先就诊卡。同时,志愿队建议在电子健康档案中增设眼病专栏,要求村医每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病情变化并提醒复诊用药,实现从筛查到治疗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图为志愿队在莱山区西村卫生室外的合影
实践促进专业与乡土智慧融合
本次公益实践不仅为农村老人带来清晰“视”界,也让青年学子深入基层、锤炼专业。志愿队通过方言传播健康知识、借助中医技能提升服务接受度,从村医经验中汲取智慧。未来团队将继续聚焦真实需求,探索适合低资源环境的轻量化工具,推动现代眼视光技术与乡土实践有机结合,让健康服务真正覆盖“最后一公里”。(通讯员:于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