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热浪与热忱同频。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加‘数’探源:全面推进数字强省建设主要成就与重要经验调研” 团队整装出发!由 6 支子团队组成的调研力量,于 7 月 14 日至 18 日奔赴山东省 8 市,带着对数字强省建设的深度思考,深入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工厂、智慧社区等一线场景,用脚步丈量实践,用专业记录经验,通过问卷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提炼可复制的 “山东经验”,为数字强省建设注入青春智慧与实践力量。
泰安队
7 月 16 日上午,加 “数” 探源泰安调研队的队员们走进百度智能云人工智能基地,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应用调研”与泰山城建集团及百度运营方展开了一场深度访谈。队员们先后走进标注产线与成果展厅,目光紧紧追随着 15cm 级精度 “精密地图” 的诞生全流程 —— 从数据采集时的分毫必较,到清洗环节的层层筛查,再到最终打包交付车企的严谨规范,每一个环节都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 “高质量数据是智能驾驶的生命线”。当了解到理想、蔚来等主机厂按公里采购的商业模式时,队员们更直观体会到数据要素从技术沉淀到商业落地的跨越,不禁感慨:“原来自动驾驶的‘精度’背后,藏着如此清晰的价值闭环。”
实地观摩与深度交流中,队员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从自动驾驶的精密地图到城市管理的智慧停车,高质量数据已在两大场景中稳稳扎下商业闭环的根基。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展示,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蓬勃生命力,为探索数字强省建设的 “山东路径” 增添了鲜活注脚。
烟台队
7 月 17 日上午,加 “数” 探源烟台队队员走进烟台市大数据局,与政策制定及一线实践部门的 5 位负责人展开深度交流。
政
策与规划科副科长刘旭光系统介绍了烟台市数字政府建设的顶层设计,重点分享 “一网通办”“智慧城市” 等项目的推进经验,强调 “数据共享” 在打破部门壁垒中的核心作用。队员们认真记录时,对 “过去部门数据‘各自为战’,如今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跨域流转” 的实践分享深有感触,清晰认识到制度设计对数据流通的关键支撑。
随后,数据资源管理部部长孙伟以交通、医疗数据整合优化民生服务的具体案例展开讲解,从就医挂号 “少跑腿” 到交通出行 “精准导”,让队员们直观了解到数据整合的实际成效。
交流中,队员们理清了数据从 “分散沉睡” 到 “流动增值” 的转型路径,明确在烟台的实践中,数据共享的制度创新与公共数据的开放应用正成为激活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这也让大家对 “数据要素价值化” 的理解从概念走向具象,为后续调研积累了实践素材。
德州队
7 月 16 日下午,加 “数” 探源德州队前往鲁北大数据中心开展调研,与负责人董总展开深度访谈。作为工信部重点打造的第一批数据中心示范点,鲁北大数据中心聚焦人工智能算力平台、云计算中心等核心设施建设,且采用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供电,在绿色低碳方面特色鲜明。
谈及算力优势,董总重点介绍 “德智未来” 智算中心项目:整体规划算力达 510P,建成后将跻身全省乃至国内前列的超大规模推理算力中心。同时,他也坦言中心当前面临能耗控制、技术创新等现实挑战,未来将通过规模扩张与协同高效化建设推进算力网络优化。
调研中,队员们系统了解了鲁北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定位、核心优势及发展瓶颈,对数字基础设施在算力支撑与绿色转型中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为研究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方向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青岛队
7 月 17 日,加 “数” 探源青岛队走进欧比特公司,与企业工作人员围绕卫星技术应用、宇航级芯片研发及卫星大数据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欧比特已在全国布局卫星地面站,其打造的珠海一号星座具备强大监测能力,卫星大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海洋等多个领域;同时,企业在宇航级芯片研发上成果显著,为航天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调研中,队员们实地参观了卫星地面站设施,近距离观察卫星信号接收、数据传输等环节的实时运作,直观感受到航天技术与数字化融合的实操流程。此次调研让团队系统掌握了卫星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的实践路径,为推动省内各领域与卫星技术深度融合、助力 “晨星工厂” 培育积累了鲜活经验。
聊城队
聊城队队员合影
7 月 17 日,加 “数” 探源德州队赴聊云数据湖实地调研。作为区域数字经济底层基础设施服务商,聊云数据湖聚焦数据治理、政务上云、智慧城乡建设等领域,团队重点调研数据价值释放、政企数据互通对云服务业务的影响,及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收、存、治、用、易)的可复制经验。
围绕数字化基建与政策影响,负责人总结数字强省政策下的建设成果:区域数字基建持续完善、经费预算提升、业务纵向深化;同时直指痛点:运营模式单一、数字化水平瓶颈、政策资金缺口及数据流通安全问题。此次调研凸显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强化数字政府支持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济南队
7 月 18 日,加 “数” 探源济南队走进山东省博物馆与山东省美术馆,聚焦 “数字生活场景建设、文化数字化及智慧旅游” 主题,深入探访数字化展厅的创新实践。
在山东省博物馆,文化数字化的魅力扑面而来:商周青铜器通过 3D 建模实现 360° 全景交互,观众轻触屏幕即可放大铭文细节、聆听历史解读;AR 技术让古画 “活” 起来,挥手间便能触发画中人物故事动态演绎,传统文物在数字技术中焕发新生。山东省美术馆的数字艺术展区则更显生活温度,传统书画通过数字投影流转成动态长卷,观众还能借助智能导览系统自定义观展路线,实时接收作品背景解析,数字生
活场景与艺术体验深度融合。
智慧旅游的便捷在细节中彰显:博物馆的智能导览终端不仅实时更新展厅人流,还能根据观众兴趣标签推荐游览路线,解决传统讲解 “千人一面” 的痛点。“数字让文化从‘隔着玻璃看’变成‘互动着懂’,这种贴近生活的体验,正是文化数字化最生动的注脚。” 一位队员在体验后感慨。
此次调研直观呈现了文化数字化如何让传统遗产 “可感可触”、数字生活场景如何融入文化体验、智慧旅游如何优化服务效率,为总结文化与数字融合的实践路径积累了鲜活案例。
总结
七月盛夏,加 “数” 探源实践调研队聚焦数字强省建设核心领域,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数据要素流通机制,到算力基建布局、产业数字化转型,再到文化数字化与智慧生活场景落地,多维度展开深度调研,全景式解码山东数字化实践路径。同时,调研也直面发展挑战:数据流通中的安全风险、企业运营模式单一与资金缺口、部分领域数字化水平瓶颈等问题,凸显深化产业转型与强化政策支持的紧迫性。
从一线实践到经验提炼,此次调研为数字强省建设积累了 “数据要素 × 实体经济”“数字技术 + 文化传承” 等可复制经验。未来,团队将持续深挖调研成果,以数据赋能实践创新,为山东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与实践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史家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