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守初心 逐梦杏林担使命” —— 温州医科大学奋进新征程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7 17: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在东南沿海的瓯越大地上,有这样一所学校,以“仁济天下、精术济人”为校训,承载着医学教育的使命与担当——温州医科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温州医科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区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生命健康贡献着不竭力量。

一、厚植杏林沃土 赓续办学历程

温州医科大学的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七十余载风雨兼程,学校从一所地方性医学院成长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已形成以医学为主,涵盖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两万人,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医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在全国医学院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坚持“以本为本、科教融合、产教协同”,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依托附属医院群和临床教学资源,温州医科大学逐步形成了“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二、医教协同发展 打造育人高地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医教协同”新路径。学校依托1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0余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成了覆盖全省的临床教学网络。

在本科教育中,学校注重“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磨练技能、培养仁心。在研究生教育中,学校注重学科交叉与国际化培养,推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医术精湛,仁心济世”不仅是目标,更是现实。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大量优秀学子扎根临床一线,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三、科研创新驱动 服务健康中国

科研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温州医科大学坚持“科研立校、创新强校”的发展战略,聚焦医学前沿和人民健康重大需求,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医学科研体系。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数百项,在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再生医学、肿瘤精准治疗、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等领域形成了优势与特色。尤其在眼科研究领域,学校的眼视光学科已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成果频频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医学科技成果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温医人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科研为民”的生动篇章。

四、文化润心育人 激发青春活力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精神的家园。温州医科大学坚持“文化育人”,打造多彩多元的校园文化生态。

在这里,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学校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参访、主题党团日、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在这里,学术氛围浓厚。学校举办“医学人文讲坛”“科研创新论坛”,为青年学子搭建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在这里,青春激情洋溢。校园里,体育赛事、文化艺术节、创新创业大赛轮番登场,展现着温医学子自信昂扬的青春风貌。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温州医科大学不断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走深走实,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增长智慧、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奋斗中实现价值。

五、开放办学格局 融入世界舞台

在全球化背景下,温州医科大学始终秉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与欧美、亚洲等地区数十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联合科研、学分互认等项目。

近年来,学校先后引进了一批高水平海外专家学者,推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同时,越来越多的温医学子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海外临床见习,用实际行动架起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

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格局,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六、逐梦新时代 共谱新华章

七十余载风雨兼程,温州医科大学始终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健康中国”战略,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未来的温医,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产出服务社会的科研成果,书写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篇章。

杏林耕耘七十载,春风化雨育桃李。今天的温州医科大学,正以昂扬姿态,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温州医科大学 吴泰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