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扎根乡土办实事,沧沟乡府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26 12: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月“情系沧沟,青年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   阅读 84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尹伟杰) 在武隆的群山褶皱里,沧沟乡的晨雾总带着泥土的清香。当第一缕阳光漫过田埂,乡人民政府的办公楼已亮起灯光——这里的基层工作者们,正用脚步丈量着土地的厚度,用真心回应着百姓的期盼。他们的身影,藏在清晨明媚的阳光里,浸在田间地头的汗水里,也融在村民们会心的笑容里,构成了沧沟乡最动人的治理图景。

▲图为沧沟乡人民政府高能主任与实践团对接工作

架桥铺路,让青春与乡土双向奔赴。2025年夏天,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情系沧沟,青年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到来,像一阵清风拂过乡野。为了让这群年轻人真正触摸到沧沟的脉搏,乡政府工作人员早早就开始忙碌:一张串联起产业、文化、民生的调研地图清晰呈现,让实践团的脚步精准落在最需要的地方。考虑到乡村地域分散,工作人员主动承担起接送任务,让团队省去奔波之苦;实践团想给贫困儿童包饺子,乡政府立刻协调时间、送团队到数公里外的农户;实践团想收集老党员的口述资料,工作人员连夜联系好亲历者。正如沧沟乡人民政府高能主任所说:“青年带来的不只是热闹,更是新想法的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土松好、把水浇透。”

▲图为沧沟乡人民政府赵主任与实践团走访慰问老党员合影

春风化雨,让治理带着泥土的温度。在沧沟,干部和村民的距离,或许就是田埂上的一声招呼,灶台上的一杯热茶。乡政府工作人员常年扎根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路上偶遇村民,一声“今天又下村去啊”“最近家里还好吗”的寒暄里,藏着浓浓的鱼水情。实践团成员看在眼里:当村民为农产品销路犯愁时,干部们拿着样品跑市场、找渠道;当老人行动不便时,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帮着代缴水电费、代购药品;就连谁家孩子上学需要开证明,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贴心办好送上门。这种熟稔让实践团明白,基层工作从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写报告,而是要把根扎进群众的生活里,让治理带着泥土的温度。

▲图为沧沟乡人民政府高能主任向实践团普及防洪防汛知识

如今的沧沟,茶园在春风里舒展新绿,烟火气从烟熏豆干制作工坊里飘出,孩子们的笑声从翻新的教室里传来。这些变化里,处处藏着乡府工作人员的心血——他们就像田埂上的稻草人,不声不响,却始终挺立在需要的地方,把“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的铿锵誓言,写进泥土的芬芳里,写进炊烟的暖意里,也写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