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苑博涵)8月5日至11日,中国民航大学严实团校“冯如班”社会实践队的23名师生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往江西省井冈山、南昌、瑞金三地,围绕“筑梦红脉承薪火,学研讲传续新篇”这一主题开展沉浸式社会实践活动。这支以中国航空先驱冯如之名命名的队伍,将思政课堂拓展至革命圣地,于历史现场感悟精神力量,上了一堂“飞向祖国大地的思政课”。
▲图为“冯如班”学员井冈山合影 井冈星火铭刻红色记忆,实践团队依次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茅坪八角楼等红色地标,于泛黄的史料和斑驳的实物间,追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探索历程。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陈胜华教授以《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为主题开展授课,为队员们系统阐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内核。带队教师成竹雅于黄洋界纪念碑之下,以《西江月·井冈山》为教学素材进行现场授课。共同诵读经典篇章,体悟“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在三湾村,队员们借助红色情景剧的形式深入了解历史,加深对“支部建在连上”这一理念的认识;在茅坪八角楼,队员们录制红色故事微视频,运用青年群体的话语体系讲述革命故事。
▲图为学员们敬赠花圈
南昌作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事发地,实践队在此开启红色足迹寻访的第二站。队员们瞻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缅怀革命先辈的热血担当。于江西省美术馆内,红色主题艺术展凭借画作与雕塑重现革命岁月,队员们在艺术与历史的交织中,体悟信仰的力量。踏入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贵的起义文物以及还原的战斗场景使历史变得真切可感。队员们为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定决心所深深震撼。实践团队走访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文化资源活化路径的调研,探究老街区怎样从历史遗产成功转变为活态文化空间,体悟革命精神在当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传承。实践团队前往江西省博物馆,挖掘红色文物的活化秘诀,领会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博物馆叙事中的创新呈现。队员们在“红色摇篮”主题展厅中穿梭,借助情景再现、微视频等创新方式,与革命文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认识江西这片红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队在南昌合照
作为“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瑞金的每一处革命旧址均蕴含着政权建设的初心。实践团队踏入叶坪镇,于中国首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直观体悟人民政权初创时期的智慧。团队成员依次前往一苏大陈列馆、红军烈士纪念塔、中华苏维埃纪念园、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场所,追溯中央苏区守护革命火种的辉煌历史,缅怀为苏区革命英勇牺牲的先烈,领会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
于叶坪红色旅游区的革命旧址前,实践队会同85师255团2连的退伍老兵以及参与研学的中小学生,共同开展了一堂思政大课。在重温“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故事、合唱《十送红军》《歌唱祖国》等经典红色歌曲的过程中,深切体悟革命先辈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退伍老兵以自身的亲身经历,讲述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使青年学子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图为实践队开展思政大课
实践队指导教师成竹雅表示:“此次‘飞向祖国大地的思政课’,将航空报国初心与红色精神深度融合,队员们在行走中学习、在感悟中研究、在传播中传承,真正让红色基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相信“冯如班”的学员们将会以红色精神为滋养,在交通强国建设民航篇章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冯如班”开班仪式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苑博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