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韵先锋"实践队赴广东省南雄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史料研读、文物观察、诗歌朗诵等方式,深入感悟战役中展现的军民鱼水深情与坚定革命信念。
在南雄市博物馆,实践队首先参观了水口战役专题展区。展馆内丰富的文物和史料详细记录了这场发生在1932年的重要战役。队员们特别注意到展出的青稻标本和银元实物,这些珍贵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专业讲解员的详细介绍,队员们了解到当地群众在战火中割下未熟早稻支援红军,以及红军战士严守纪律、公平交易的感人故事,深刻体会到"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图为水口战役中突出的军民鱼水情故事
▲图为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对水口战役的详细讲解
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感悟,实践队专程前往水口战役陈列馆进行实地调研。陈列馆内,"红韵先锋"队员们被丰富的历史资料所吸引。展柜中静静陈列着锈迹斑斑的步枪、磨损的军用水壶、泛黄的作战命令文书,无声传递着1932年那场保卫苏区南翼的激战信息。图文展板清晰勾勒出战役背景与进程,队员们驻足细读,了解红军将士为粉碎敌军军队"围剿"所进行的英勇抗争。
▲图为水口战役中使用过的手枪
▲图为对水口战役的模型化展示在记录军民情谊的展区前,实践队员们列队肃立,齐声朗诵团队原创诗歌《血色丰碑:水口战役的青春回响》。饱含深情的诗句在馆内回荡:"……梅岭关前,血肉筑墙护山河……"朗诵声落,全体队员面向庄重的红军战士雕像,庄严宣誓:"传承水口精神,担当时代使命!"铿锵誓言表达了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的决心。
▲图为成员们在红军战士雕像前的庄严宣誓馆内承载军民深情的文物尤其令人动容。队员们凝视着展柜中泛青的稻穗标本,聆听讲解员讲述群众在战火中割下未熟早稻支援红军的感人故事。一枚褪色的银元,则诉说着红军严守纪律的典范:战士借用村民门板后,不仅清洗干净,更留下银元作为补偿。"这块银元,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最直观的见证,"队员林柔洁感慨道,"它承载的不仅是信任,更是铁一般的纪律。"
▲图为“红韵先锋”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硝烟散尽,精神永铸。本次研学作为韶关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让"红韵先锋"队员通过直面历史,深刻体悟了水口战役"军民同心、信念如钢"的精神内核。在红军战士雕像前,队员们坚定信念:必将把这份精神力量融入新征程,以青春践行使命。(撰稿:吴青丽 廖安琪 黄欣欣 图片:廖安琪 李心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安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