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语兴农”AI赋能推普实践团宁乡实践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6 00: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澜   阅读 2.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语言生态建设和农业产业升级中的创新应用,7月22日至23日,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语兴农”AI赋能推普实践团赴湖南省宁乡市黄材镇崔坪村,开展普通话推广与农业智能化调研活动。团队通过实地产业考察和与村干部进行方言访谈,为技术推广与语言培训提供数据支持。7月24日至27日,实践团前往黄材镇沩滨村,通过基地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推普课堂等形式,系统分析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与语言教育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与教育力量。


崔坪沃野探新径,智语兴农启征程

7月22日,实践团首站抵达宁乡市黄材镇崔坪村,在宁乡市农业农村局举行简短出征仪式后,团队立即开展实地调研。

在村干部郑跃玲女士的引导下,团队重点考察了村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详细记录了其装机规模、运行机制及对村集体经济的贡献情况。

随后,实践团成员系统走访了村集体合作社运营的优质经济作物基地,包括黄桃、八月瓜、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区,深入了解了“优质粮油+特色水果”产业格局的运营模式。在农产品加工区,成员们实地观摩了物理压榨菜籽油、生态香米包装等生产流程,重点记录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包装技术的融合应用情况。此次调研获取的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信息,为后续开展AI技术与农业场景的对接提供了明确方向。


稻香古韵两相宜,方言推普双赋能

7月23日,实践团深入崔坪村水稻种植基地,考察绿色香米的有机种植模式。据村干部郑跃玲女士介绍,该品种稻米具有生长周期长、米质优良等特点,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

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唐家湾祠堂,通过观摩建筑特点和聆听讲解,系统了解了崔坪村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在与村干部张坚副书记的采访中,成员们重点关注当地语言使用现状,发现普通话普及率呈现明显年龄分层特征,青少年掌握程度较好,成年村民在日常生产中仍主要使用方言,这一发现为后续开展推普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椒香智造谱新篇,产语融合探新路

7月24日,实践团转赴黄材镇沩滨村,聚焦辣椒产业链开展专项调研。在村主任何俊的陪同下,团队详细考察了300亩集约化辣椒种植基地,其中包括41个小棚及3座现代化连栋大棚,系统了解了集成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智能温控等先进技术,掌握了现代化大棚种植模式及智能农业技术应用情况。

在姜志雄合作社,成员们实地调研辣椒人工分拣流程及本地化销售渠道,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宁乡方言在传统供销链中的核心纽带作用。在走访唐子辣加工厂期间,董事长唐正良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大桶装餐饮供应与小罐装电商试营的双轨销售模式,特别强调普通话对企业拓展全国市场的重要作用。实践团成员们还同步完成了农户语言使用问卷调查,进一步验证了方言在生产环节的普遍性。此次调研为理解方言与现代农业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椒烟智链启新程,双语协同促振兴

7月25日至26日,实践团深入调研沩滨村辣椒与烟草加工产业。在唐辣子辣椒加工厂,董事长唐正良带领团队参观发酵区、生产区和打包区全流程生产。工厂创新采用"大桶餐饮供应+小罐电商试营"双轨模式,普通话作为统一的商务沟通媒介,其普及显著提升了跨区域沟通效率,为拓展全国市场奠定基础。

烟草基地则展现了现代农业技术的精准应用。从标准化烟田管理到智能温控烤烟车间,配合植保无人机的航线规划与飞防作业演示,该基地完整呈现了"数字农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期间,实践团还前往沩滨村村委会开展语言能力评估,通过与村主任何俊的专访以及对村民的问卷调查,完整记录了当地普通话现状的基础数据,为后续制定语言培训方案提供了实证依据。


童心筑梦智未来,推普兴教润新苗

7月27日,实践团在沩滨村委为当地儿童精心设计了一场融合科技与语言的互动课堂。成员们以生动动画演示开启人工智能启蒙课,阐释AI基础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特别结合智慧收割机、无人机精准播种等实例,直观展示了智能农装如何变革传统农耕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孩子们踊跃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智能农机具,充分展现了当代乡村青少年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浓厚兴趣,还反映出科技启蒙教育在乡村的潜在需求。

随后进入普通话教学环节,团队针对宁乡方言特点,详细解析了常见易错字的正确发音规则,并组织了一场趣味绕口令挑战赛。孩子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为鼓励表现优异的孩子,团队为他们分发了小奖品。本次活动不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强化了孩子们的知识吸收,还通过互动拉近了团队与社区的距离,初步构建起涵盖沩滨村儿童科技认知水平、语言学习特点以及特色农业产业技术需求的基础数据库。


六日湘乡行,智语润农心。本次调研活动深度探索了AI技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在宁乡的青山绿水间收获颇丰。实践团了解了崔坪村从“山多地少”到生态富民的华丽转身,感受了沩滨村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的深刻变革。崔坪村以“优质粮油+特色水果”构建起绿色生态的产业版图,沩滨村则通过辣椒、烟草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书写着科技兴农的生动篇章。宁乡方言如甘露般滋润着乡土生产的根脉,承载着世代传承的农耕智慧;而普通话则如春风般吹拂着现代化的征程,为产业走向更广阔市场搭建了沟通桥梁。这种“双语并存、各司其职”的语言生态,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未来,当智慧的种子在广袤田野中生根发芽,当普通话的花朵在乡村校园里竞相绽放,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必将从蓝图变为现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