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倪欣烨、唐逸凡、陈智林) 暑假期间,苏州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以"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为指引,组织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江苏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担当。
在常州金坛,"赓续星火,数写人生"实践团充分发挥数学专业优势,深入金坛博物馆、华罗庚纪念馆及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通过专业实践、文化传播和科普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华罗庚精神的时代内涵,让数学文化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的光彩。
"深蓝筑梦"实践队前往泰州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和互动交流,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红色研学中凝聚奋进力量,弘扬爱国精神。
"苏韵匠心,绣绘千年绮梦"实践团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前往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和虎丘区镇湖绣品街开展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展览、欣赏苏绣作品,深入了解苏绣的历史渊源和技艺特点,并与苏绣传承人汤晓红、张雪、吴文红进行深度访谈。团队还走访当地苏绣店家,调研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探索青年一代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基层服务"青年大学生实践团赴江苏省溧水区晶桥镇新桥社区,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共筑健康暑期"主题活动。成员们用当地方言剖析典型诈骗案例,向老人普及防诈骗知识,并围绕夏季疾病预防、合理饮食等开展健康指导。团队还带领老人练习手指健康操,现场气氛热烈。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和互动教学,增强了老人们的防诈骗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红色电波星火传"实践团奔赴常熟、泗洪两地,开展主题宣讲活动。队员们追寻红色足迹,走访李强故居,深入社区基层和希望课堂,以生动的党史教育和感人的科学家精神为主题,感悟初心使命,砥砺报国志向。
学院还组织学生开展资助政策宣讲实践活动,通过进校宣讲、社区推广与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系统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切实推动"奖、贷、助、补、免、勤"六大板块政策深入校园、走进家庭,让国家资助的阳光精准洒向每一个有需要的学子。
在乡村振兴一线,实践团成员在吕舍村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张贴宣传海报,清扫公共区域,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用实际行动美化乡村环境。
"夏日拾光,童心向阳"社会实践团在常熟市沙家浜镇举行为期四周的暑托班,精准聚焦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问题,设计了数学趣味园、乐学用典、健美操、非遗手工坊、安全教育等五大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度过充实假期。
"琴鸣暑韵,川润童心"实践团在琴川街道锦荷社区开展20天暑托服务,为社区青少年提供看护保障与兴趣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英语剧场、红色文化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既陪伴儿童度过安全充实的假期,又提升了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
此外,学院还开展"职遇基层,筑梦乡村"社会实践,通过问卷调研和采访优秀毕业生等方式,打破高校毕业生对乡村职业的刻板印象,缓解城乡就业结构性矛盾。
这个夏天,苏州工学院学子以实践为笔,以汗水为墨,在红色传承、乡村振兴、基层服务、资助关怀等领域书写青春篇章。学校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倪欣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