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20日,西安石油大学赴临县“语安新程”社会实践团一行走进吕梁市临县万安苑社区,开展为期6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紧扣“推广标准普通话”核心任务,同时聚焦社区“一老一小”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时段、分场景的服务设计,让语言普及有温度,便民服务接地气,切实为社区居民带去帮助。
每日清晨,实践团的服务准时启动。针对社区青少年,队员们在提前协调好的社区辅导点开设作业辅导课堂,不仅细致解答数学公式应用、语文课文理解等学科难题,更特别注重引导孩子用普通话表达——从纠正“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混淆”的发音问题,到鼓励孩子用完整句子讲解解题思路,让普通话学习自然融入学业提升。6天里,不少原本“怕说错、不敢说”的孩子,逐渐愿意主动用普通话和队员交流,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另一组队员则聚焦社区老年人的“数字需求”,在社区广场设立“助老手机服务站”。考虑到老年人接受能力不同,队员们采用“手把手教学+通俗讲解”的方式,帮老人解决实际问题:从连接社区免费WiFi、调整手机字体大小,到教老人用微信发起视频通话、保存常用联系人,甚至为记性差的老人手写简易操作步骤。一位老人学会和外地孙子视频后反复感谢:“以前只能听声音,现在能看着娃说话,太谢谢这些娃娃了!”6天内,队员们累计帮助30余名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午后至晚间,实践团将重心放在普通话推广的“精准化”上。一方面,队员们带着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走进居民家中、社区商铺,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居民日常语言使用习惯、普通话掌握程度,以及对学习普通话的需求和难点,累计发放问卷8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为后续调整推普策略收集了详实数据。另一方面,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趣味推普活动:“汉字拼音配对”游戏让孩子快速熟悉音形对应,“拼音画图猜字”则通过两人协作,让孩子在画图、猜字的过程中加深语言理解,期间穿插的“123木头人”等小游戏,更让现场氛围轻松活跃,6天吸引近50名孩子参与,有效激发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8月20日,实践活动顺利落幕。此次活动因贴合社区需求,得到了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的一致认可。实践团成员表示,后续将结合调研结果,进一步优化推普形式和便民服务内容,持续关注万安苑社区的需求,用青春行动助力基层语言文化建设,让普通话成为社区沟通的“连心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