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声”喀什推普实践团奔赴辽宁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5 16: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欣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田欣、崔誉潆)7月24日至28日,喀什大学“丝路新声”推普实践团成员赴辽宁省开原市金沟子镇幼儿园,开展为期五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语言赋能”主线,通过趣味课堂、方言认知、情景互动等多元形式,为乡村儿童架起普通话学习的桥梁,以青春行动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能带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实践团成员崔誉潆在开课第一讲中,以动画视频和童谣演绎向孩子们阐释普通话的定义与价值。课堂上,结合儿童认知特点,设计“语言小使者”角色扮演环节,引导孩子们理解普通话在升学、社交、获取知识中的核心作用,并鼓励其担任家庭“推普小喇叭”,将标准音带回家中。

▲图为进行推普小活动

“这个笑脸是‘喜’,云朵下雨是‘雷’!”识字小活动中,实践团创新采用“网络表情包猜字”游戏,使用动态拆字、双感联动、符号转化三重教学法,显著提升乡村幼儿汉字识记效率。将汉字结构拆解为生动图像:稻穗渐变米饭的动画呈现“米”字本义,通过颜色律动与图形演变理解字形本源,实践团成员同步引导视线轨迹:“从稻穗(指向动画)到饭碗(指向‘饭’字),‘米’字藏着食物的旅程。”在“火”字教学中构建视听-体感双通道,屏幕火焰图案随拼音“huǒ”音频律动收缩;成员双掌模拟火焰升腾,要求儿童同步用手势表达“热”(擦汗)、 “光”(遮眼)等关联体验;团队还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融入“词语配对”游戏,通过东北方言“唠嗑”与普通话“聊天”的对比,直观展现语言差异,强化儿童对标准音的敏感度。

▲图为进行推普识字活动

喀什大学“丝路新声”推普实践团于辽宁省开原市金沟子镇幼儿园开展为期五天的推普活动,以“语言赋能乡村”为核心,通过多元形式推动普通话普及,取得显著成效。团队设计表情包猜字游戏、方言词卡转化挑战、动态拆字等趣味活动,覆盖多个高频汉字教学。儿童参与积极性高涨,高频汉字识读正确率有显著提高。在后期的家庭回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会主动的矫正其在家庭的方言,如将“整点饭儿”改为“我们吃饭吧”。此次实践活动精准对接乡村的语言需求,使得儿童成为家庭推普“小老师”,带动家长学习普通话,有效破解中老年人“羞于开口”的难题。团队以普通话为纽带,增强村民文化自信与沟通效能,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