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靖西壮锦耀千古,青春有为报壮乡

发布时间:2025-08-25 15: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嘉玥 黄雨婷 甘芷玮 梁雨婷 李美凤 甘国皆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与文化精髓。作为千年文明积淀的瑰宝,非遗不仅昭示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更为当代文化发展提供着丰厚的滋养。

为积极响应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指示批示,为促进广西特色非遗壮锦的活态传承贡献青春力量,2025年7月,广西师大“锦织壮美”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靖西开展调研。

图为靖西壮族博物馆

行程首站,团队来到靖西壮族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1987年3月,靖西市壮族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靖西市壮族博物馆馆内设序厅(临时展厅)《壮族文化艺术陈列》《历史文物陈列》《民俗风情陈列》《革命历史文物陈列》等五个展厅。靖西市壮族博物馆的展出文物中,石器以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大石铲、石锛、石斧等为代表,民族文物主要收藏清代新娘凤冠、壮锦、绣球、清代鹅字碑石刻及越南胡志明主席40年代在靖西开展革命活动时留下的剪刀、毛毯等。截至2019年末,靖西市壮族博物馆中藏品共计1077件,其中珍贵文物300件。


        图为博物馆内景

在靖西壮族博物馆内,团队成员参观了博物馆内部各个区域,结合专业讲解人员,深刻了解了当地历史悠久文化,结合博物馆的壮锦知识展出,团队成员对广西壮锦发展历史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通过观赏传统壮锦纹样,了解壮锦织造技艺,使得团队成员在感叹非遗壮锦之美时更添对这一非遗文化的热爱,坚定了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决心。

非遗传承兴文化,一方锦绣绘山河。非遗传承,传承的是精巧技艺,是文化精髓,更是千年文脉。传非遗壮锦,览八桂风情。传承与保护非遗壮锦刻不容缓,吾辈青年更应积极响应国家保护非遗之号召,以青春之名,促文化之兴,共谱非遗传承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晴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