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课堂赋能乡村教育,“青青财子”播撒筑梦星光

发布时间:2025-08-25 14: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硕珍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丰盈坦村永远是你们的第二故乡!这里的青山,夏日,还有惦记着大朋友们的小朋友们,都盼望着你们能常回‘家’看看。”衢州市民政局派驻丰盈坦村第一书记郑文明在“青青财子”暑期支教活动结课仪式上这样说道。7月16日,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青青财子”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在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团委书记张洁的带领下,响应着“步履山间路,峰青映志心”的口号,共同奔赴衢州市开化县齐溪镇丰盈坦村,开启了长达10天的支教旅程,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

图为大家开心合影(团队供图)

这支以“知识赋能乡村”为使命的青年志愿团队,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五维成长课程体系”:“健康补给站”的急救演练,为乡村孩子撑起安全保护伞;“文化寻宝阁”的诗词吟诵,让传统文化在童声中焕发新生;“手作小工坊”的创意实践,将普通材料变为艺术珍品;“山河瞭望台”的地图绘制,打开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语言万花筒”的表达训练,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发声。五大特色课程模块与深度家访、采访等活动共同运行,编织成一张“全方位促成长”的教育网。

寻文化根脉,育家国情怀

支教团队首站驻足丰盈坦村文化礼堂,向齐溪镇团委书记江若婷、丰盈坦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法了解情况后,团队就传统文化传承、留守儿童教育等议题开展讨论,为支教工作锚定坐标:既要让优秀文化薪火延续,又要贴合孩童认知规律,使教育真正深入孩子们的心。

随后的文化课程教学,团队主要以“文化寻宝阁”“山河瞭望台”两大课程模块为载体,开启了传统文化与爱国教育的课程探索。

在“红色革命小地图”的课堂上,孩子们了解了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并通过手绘地图标注革命遗址,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

“这根红线是红军踏过的征途,这颗五角星是我们的省委旧址!”汪文歆小朋友指着作品,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

“革命先辈以热血浇灌今日的幸福之花,这份红色基因当如江河奔涌,代代相传。”志愿者课后的总结,让爱国情怀在童趣互动中变得可触可感。

 

图为孩子们合作手绘中国地形图(团队供图)

红色基因点亮了家国情怀的底色,传统文化则滋养着精神的根脉。团队在传承红色记忆之外,同样用心铺展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 

“南孔文化理论讲授”课堂上,志愿者以生动故事讲述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内核,孩子们的目光格外专注。“原来家乡的文化根系如此深广!”课后,不少孩子主动追问更多南孔轶事,好奇的种子已然萌发。

“传承文化,不止于记诵经典,更在于涵养品格。要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孩童成长的甘泉。”丰盈坦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法在结课仪式上的感慨,道出了文化传承的真谛。

除此之外,团队更将目光投向儒学实践,以笔墨培育品格。

在“儒学书法实践”上,志愿者从握笔姿势教起,带领孩子们书写“仁”“爱”等字。墨香在教室弥漫,孩子们屏息凝神,专注临摹每一笔画。“写字需心静,如做人当端正;笔画要方正,似行事应坦荡。”志愿者将书法技巧与品德教育自然相融,让文化熏陶与人格塑造同频共振。

图为孩子们摹“仁”字(团队供图)

“这些课程恰似播撒种子,虽暂不见参天大树,文化的根须已在孩童心田悄悄延展。”丰盈坦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法的话语里满是期许。他表示,将持续支持这类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于一体的创新实践,让文化根脉在乡村课堂深深扎下,让家国情怀在孩童心中向阳生长。

实践求真知,强体铸精魂

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是“青青财子”支教团队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语言万花筒”“手作小工坊”“健康补给站”这三类课程,助力孩子们从“纸上得来”飞向“躬身践行”。

“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笑容,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在丰盈坦村文化礼堂的跆拳道课堂上,志愿者们看着孩子们认真练习的身影,难掩欣慰。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的武道精神融入基础动作教学,孩子们整齐划一地完成了跆拳道基础动作,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专注与坚持。

“手语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表达爱的桥梁!”在手语小课堂上,志愿者用《左手右手》的旋律,教会孩子们用手势传递情感。活动中,孩子们分组进行“手语传话”游戏,在欢笑中掌握实用手语。

“孩子回家就给我比划新学的手语,她非常喜欢这门课程。”汪阳妈妈在受访时表示,“这样的课程既实用又有意义,让孩子学会了新的表达方式。”


图为两人一组“环形包扎法”(团队供图)  

除了手语课,团队还开设了“小小急救侠”实践课程。在模拟急救场景中,孩子们两人一组,练习“环形包扎法”和“8字形包扎法”。“先保证自身安全,再喊大人帮忙!”黄紫懿小朋友牢牢记住志愿者的叮嘱。

“也许一次课程不能让孩子们完全掌握技能,但只要在他们心中种下安全的种子,就是最大的收获。”课程结束后,课程组负责人在结课仪式上这样说道。

在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团队还走访了当地多户留守儿童家庭。在家访中,孩子家长们表示:“看到孩子学到了这些实用技能,我们在外打工也放心多了。感谢志愿者们带来的改变。”

夏日的蝉鸣渐弱,支教的故事却从未落幕。在丰盈坦村的日子里,志愿者们与孩子们相遇、相知,一起在知识里探险,在陪伴中成长。那些课上的专注眼神,课后的嬉笑追逐,离别时紧紧拉住的手,还有书记含泪的嘱托,都深深烙在他们心底。

支教,从来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在于用真心去点燃真心,用热爱去传递热爱。孩子们用最纯粹的笑容,点燃了志愿者心中的热情;志愿者以知识的甘露,浇灌着孩子们梦的土壤,双向奔赴间,温暖与成长共酿 。(通讯员:陶玥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硕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44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