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常熟市海洲社区夏日的热情与清凉交汇中,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一批志愿者们以汗水浇筑了一段特别的青春履历——这个夏天,他们同时托起了“托管小课堂”的秩序井然与“七夕大团圆”的温情流淌,为社区添上了最温暖的注解。
图为实践团队合照
课堂护航——托举童梦的安全港
暑热持续,孩子们欢声笑语并未被温度阻拦。在社区实践站里,一个个稚嫩的身影伏案桌前,志愿者细心陪伴阅读、讲解答疑难题,在小小难题阵前构筑一道耐心、可靠的安全线。志愿者们更如同一枚枚温和却坚定的“秩序纽扣”,在活动室、阅读区的每一处角落轻轻固定着,温柔制止不适宜的跑跳喧闹。在辅导之外,志愿者们也深知每一个年幼心灵对安全陪伴的渴望。一次次秩序提醒的耐心,和解答难题的温情,筑起了一个让孩子们能够安心阅读游戏的小天地,也为焦灼于暑期的家长们带来熨帖的安心。
佳节筑情——文化传承的时空纽带
时近七夕,社区内一处角落又悄然添了新装扮,古意盎然的装饰与轻柔飘荡的丝带相映衬。志愿者们早已提前筹备许久,心中怀揣着一个朴素却动人的愿望——在这专属于温情与团聚的日子里,为居民们细心定格最甜美的笑容。传统佳节如织,志愿者手中举起的相机镜头,聚焦着一次次珍贵的爱的瞬间:社区中一对对伴侣,在镜头前轻挽手臂、微笑相依。在快门按下的刹那,志愿者帮助定格下的,正是生活里平凡爱意最纯正的芬芳。“好多年不曾拍过双人照了,”李阿姨拿着刚打印出的温馨合影如获至宝,“你们弥补了我们这小小的遗憾。”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布置好的七夕活动场景
社区精心设置的活动一角同样热闹非凡,家长与孩子配合闯关的热情更驱散了七夕午后的燥热。孩童的小手试图精确驾驭筷子夹取圆润红豆;穿针引线则再现古老智慧“乞巧”意蕴,考验心灵手巧中埋下中华传统印记传承的种子;而对诗挑战中,稚嫩童声朗朗诵出古典词句,文化血脉便在这声声吟诵里得以悄然接续,与父母互动的笑声中,文化无声流动传承。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帮助社区小朋友参与手工制作
从托管室的安静专注,到七夕活动现场的热闹喧腾,志愿者们默默浸润了社区角角落落。“当你看到孩子们沉浸学习的专注神色,或者父母与伴侣重新并肩那一刻舒展的柔和笑意——你会无比确定,这流淌的汗水何其值得。”
这双重服务如夏日繁花,悄然盛开又从容结实。志愿力量以真诚浇灌,既滋润少儿成长旅途,又为千家万户缝合温情片段。服务中年轻身影所印证的,远不止一时付出——那是青春与社区在真情连接之处,最持久的光亮与最深厚的回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戴金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