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龙门邨里的“微网格+大学生”范式

发布时间:2025-08-24 21: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江波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飞线少了,心里踏实多了。”8月7日上午,龙门邨居民李师傅主动拔掉用了三年的拖线板,把车推到新建充电桩处。

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顽疾如何根治?青年力量怎样与城市治理同频共振?一场由学生、居委、城管、物业、居民共同参与的“微治理”实验,正在上海最市中心的老弄堂里给出答案。

图为实践队员与城管、社区志愿者合影

一、现场直击:“飞线”整治专项治理行动

8月7日早上,上海电力大学蒲公英实践队队员与城管执法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共同协作,开展了电动自行车非法充电治理行动,对飞线充电的居民进行入户劝阻与安全教育,引导并督促其使用小区内新安装的公共充电桩进行充电,以培养安全规范的充电习惯,保障小区电动车充电安全。

图为实践队员与城管、社区志愿者共治飞线

二、安全课程:把“课堂”搬到弄堂口

1. 电动小风扇DIY:让知识“转”起来

弄堂口的小朋友在实践队队员指导下,把电池盒、导线、小马达、扇叶拼接成一台“迷你风扇”。互动环节,开展了电动车安全充电的安全知识竞答。小朋友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对电动车充电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

2. 美丽画卷:让安全“画”出来

实践队队员还组织学生们完成了以电动车充电安全为主题的宣传绘画创作。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彩笔绘出“不飞线、不入户充电”的龙门邨新模样。安全知识融入艺术创作之中。此举既增强了安全宣传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带动家庭成员共同关注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制作安全宣传画

三、基地挂牌:把“短期实践”变成“长期合作”

上海电力大学蒲公英实践队指导老师夏飞与黄浦区老西门街道龙门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鹰作为代表,签订自动化工程学院团委与⻩浦区⽼⻄⻔街道⻰⻔邨居⺠区团支部共建协议,并为“大学生思政理论实践课教育基地”揭牌。自此,龙门邨党群服务站多了一块“青春招牌”,也多了一张常态化治理“施工图”。

图为蒲公英实践队指导老师夏飞与龙门邨书记黄鹰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

1. 分层化宣传教育体系

老年群体——“银龄安全课堂”:学生志愿者入户发放大字版《电动车充电十问十答》,一对一指导扫码充电。

青少年——“电动车安全实验室”:用实验箱演示短路起火、灭火毯实操。

全龄段——“邻里安全分享会”:邀请曾因飞线充电引发火灾的车主现身说法,让警钟长鸣。

2. 一支“青春网格员”队伍的诞生

把楼组再细分为“青春微网格”,形成“1+1+1”模式,即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一名小朋友志愿者,将电动车充电安全的知识打包入户,监督到人。

3. 从“痛点”到“风景点”

傍晚的龙门邨,新投运的智能充电桩指示灯柔和闪烁;弄堂口,孩子们举着刚画好的安全画卷奔跑;党群服务站里,实践队队员正在测试负荷非入侵监测以及社区数智化平台,准备投入社区使用。

“青年有专业,社区有场景,居民有需求,三方一拍即合,就能把治理的‘最后一百米’跑成‘最美一百米’。”黄浦区老西门街道龙门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鹰说。

微光成炬,青春聚力。龙门邨的故事,正在黄浦更多老旧小区复制、扩散,成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个温暖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江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