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垄上助农队田间调研:深挖小香薯的“富硒价值”

发布时间:2025-08-24 20: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依依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8月下旬,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垄上助农队走进如皋市下原镇小香薯种植基地,开展“田间溯源+数据赋能”主题调研。团队围绕小香薯的营养特性、生长态势及市场潜力展开深度勘察,用青春脚步丈量助农路径,为后续推广积累实证资料。数据解码品质:“富硒粗粮”的硬核优势

调研首站,吴苏农团队负责人唐军带来了一场关于小香薯市场竞争力的专题讲座。他结合“天目山小香薯被誉为‘香甜粗粮之王’”的权威资料,手持检测报告详解道:“下原镇的小香薯可不一般,含硒量高达18μg/100g,比普通红薯高出3倍还多,同时还保留着11.1g含糖量、1.3g蛋白质等丰富营养。”说着,他指向身后的销售数据图表,“再看‘抖音618’的成绩单,小香薯冲进了果蔬销量TOP2,直接带动蔬菜类销量增长超190%,这充分说明健康粗粮有多受欢迎。”

听完讲座,队员们展开热烈讨论。大家认为,要让小香薯打响名气,既要借助吴苏农团队对农产品特性的精准认知,把“富硒”“生态”的标签讲透彻,又要发挥自身在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方面的优势,让小香薯的品质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销量,真正做到“实效助农”。队员们纷纷表示,会把讲座里的市场逻辑融入到推广方案中,让更多人了解小香薯的价值。

   田间实践溯源:用劳作读懂生长密码

在种植基地,队员们挽起裤脚踩进泥地,沉浸式参与田间管理。大家分工记录藤蔓覆盖密度、观察块根膨大期的土壤湿度,跟着农户学习翻藤、除草的技巧。“沙地透气性好,加上有机肥培育,难怪小香薯口感这么绵密。”队员们边劳作边交流,在日志里认真记下小香薯的生长动态和块根膨大情况,以此判断成熟时间,这些细节都将成为后续宣传的鲜活素材。

   长效赋能启航:让乡土味飘向更远

夕阳为田埂镀上一层暖融融的金光,队旗在晚风里轻轻招展,边角扬起又落下,像是在为忙碌的队员们加油。大家围坐在田垄边,把笔记本摊在膝盖上,有的核对白天记下的藤蔓覆盖密度,有的整理块根膨大期的土壤湿度数据,笔尖在纸页上沙沙游走,偶尔低声交流几句检测结果。

“青年扎根乡土,以学识赋能助农,让富硒香薯飘香更远。这份坚守与创新,终将化作乡村振兴的绵长动力,绘就共富长卷。”指导老师袁小平翻着队员们的记录册,语气里满是期待。田垄上,小香薯的藤蔓顺着田埂慢慢延伸,叶片上的露珠映着余晖闪闪发亮,就像垄上助农队的青春足迹,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稳稳向前,越走越远。

文字 | 马沈鑫

图片 | 包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依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