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13月32日讯(通讯员 姚恒森)安徽中医药大学:红医精神薪火传 青春担当续新篇
2025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红脉寻方,青衿传薪”实践团在六安开展“三下乡”,足迹遍布霍山太平畈乡、金寨汤家汇镇及西大街社区,以“红医密码”为魂,交出青春答卷,彰显大学生实践育人成效。
实践团由10名学子组成,跨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2名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团队聚焦“红色医路”,挖掘大别山红色医史,设计“红医足迹”文旅方案,首创“红医密码”IP,将霍山石斛、红军药箱等资源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产品,实现“历史+产业”双轨推进。
在霍山石斛基地,队员跟拍加工全流程,挖掘革命时期“石斛滋养伤员”故事,制“寻药答题”互动环节,产出纪录片与调研报告;在西大街社区,“红医故事进社区”宣讲覆盖200余人,香囊DIY用村直供原料,推动“红医工坊”在地采购;在金寨汤家汇镇,队员调研易氏祠等遗址,用GPS定位草药,访谈赤脚医生后代,整理2个“草药救伤”故事。
图为霍山石斛种植基地(姚恒森拍摄)
成果转化显成效:团队形成《中医药文旅融合建议书》获政府采纳,设计“红医足迹”主题线路,推动革命遗址、药材基地、康养资源联动;小红书账号发15条内容,曝光超5000次,校园宣讲覆盖500+学生;建立“红医药圃”建设依据,为“药材识别点”落地奠基。
“这次实践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队员郭佳怡说。实践团将持续完善成果,推动红色医路资源活化,让红医精神在青年中传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姚恒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