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逐绿电,青春砺担当——上海电力大学“核链山海”实践队赴浙江苍南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4 11: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左箪宁   阅读 3.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东海潮涌,绿电奔流。在三澳核电站115米观景台上,上海电力大学实践队员的视线掠过刚建成的核岛,向海面上旋转的风机望去,再远方是海天一线的湛蓝。在院党委副书记周婷老师、辅导员高汕老师的带领下,“核链山海” 实践队奔赴浙江苍南,进行为期9天的实践。这不仅是一场对大国重器创新脉搏的探索,更是对能源强国未来之路的追寻。在无尽蓝绿的山海之间,一场关乎大国重器国家战略、科技创新与青年担当的故事,正悄然展开。

▲图为队员于苍南核电115观景平台上眺望海上风机


一、解码“能源生产”的全周期链

在核电科普馆,实践队深入了解核电站的“心脏”——华龙一号。这是能源的生产源头,也是实践队全周期生产链的实践第一站。第一道屏障是燃料芯块和包壳,燃料芯块密封在锆合金包壳内,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一回路水。第二道屏障是压力容器和一回路压力边界。第三道屏障是安全壳,反应堆厂房是高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壁厚近1米,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队员们积极记录相关信息,以备后续的科普宣讲。

▲图为队员参观核电科普馆

▲图为队员参观核电科普馆

团队走进“三澳核电综合指挥中心”。三澳核电智慧工地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核电生产,提升效率与安全性。显示屏上,3D核反应堆模型实时展示内部结构与工程进度,卫星监控画面全方位覆盖施工现场,对人员和车辆精准监测与管控。通过先进的指挥系统,工作人员实时掌握现场动态,合理安排工作,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核电站运营安全高效。

▲图为实践队于智慧工地平台学习

▲图为智慧工地部分运行图

▲图为实践队走访苍南县供电局

在苍南供电局变电站,巨大的变压器与设备群吸引队员目光。能源就是在这进行调度,输送到千家万户中去。工作人员介绍道,在目前的高温天气下,110kV变压器采用风冷加水淋双重降温技术,满负荷运行时先启动风冷系统散热,温度过高水淋系统自动激活。队员们观察操作间排列整齐的开关柜,工作人员演示工具操作流程,强调“每一次操作都关乎电网安全”。监控室屏幕上数据和图表实时反映设备状态,系统检测到异常时警报立即响起,需快速响应并多重确认授权。

▲图为实践队走访苍南无人机应用(大数据)中心

在苍南无人机应用(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展示各型号无人机,说明其配备高清摄像头拍摄线路细微缺陷,搭载红外热像仪检测设备发热情况。能源从生产到使用的过程通过线路传输,苍南县通过无人机“智检”的方式,有效推动电网智能化发展。队员们观看无人机巡检回传的影像。无人机通过热成像对线路温度进行测定,温度过高时,系统发出警告通知操纵员,节省大量人力。随后,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讲述无人机发展历程,邀请队员体验VR模拟训练装备。

二、眺望“两山”转化的实践坐标

站在115米核电观景平台上,讲解员向队员介绍苍南核电的基本情况。据了解,三澳核电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待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525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5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68万吨。三澳核电的建设不仅立足当下,满足苍南及周边地区的用电需求,更为未来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苍南核电优化围填海方案,完全避让沙滩,减少海洋生态影响。为保护柳垄沙滩,项目位置迁移至深海区,同时开展岛礁保护、排水方案比选等工作,填海造地有效陆域面积约为填海面积的一半,实现项目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共生、互生和再生。苍南核电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还积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民生福祉。项目实现就业本地化推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

▲图为实践队于展板了解生态核电建设

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为苍南核电项目贡献青春智慧。通过走访、测量、拍摄等方式,队员们绘制了绿电文旅地图。在地图上,队员们将风机坐标与渔村沙滩串联,探索苍南县“山海自然——农耕渔业——绿电星火”的地域特色品牌。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两山”理论,为苍南核电项目与地方融合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于苍南县环保局调研

实践队走进苍南县环保局,探索苍南县沿海环境保护。据了解,苍南县积极推进渔业碳汇、红树林碳汇等蓝碳交易,逐步探索形成“蓝碳赔偿”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新模式,并建成全国首个自主负碳海湾。同时,苍南县围绕“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能等新能源产业,书写“两山”的苍南故事。

三、聆听“强国一代”的使命召唤

实践队前期调研发现,核电站冷却水系统普遍采用工频定速水泵,无法根据季节或负荷变化调节泵速,导致能源浪费。对此,实践队提出在常规岛闭式冷却水系统实施变频改造,通过调节水泵转速替代阀门节流,降低厂用电率,契合苍南清洁能源产业“高效低碳”发展方向。

▲图为实践队与核电站展开座谈

在座谈会上,人力资源部袁林主任详细介绍了核电行业对应届生的入职要求,并指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招聘比例常年稳定在6:4,这一比例明确反映了公司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持续需求。此外,袁主任还强调,核电运营高度依赖于多系统的协同工作,因此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的员工将更具职场适应力。他建议同学们积极拓宽知识边界,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此次走访企业、深入一线的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提升了大家对清洁能源行业发展的认知水平。校企双方均表示,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队与核电站展开座谈

在进行前期学习与信息收集后,实践队走进苍南县少年宫公益暑托班,基于所学专业特色,组织了“绿电山海间”的科普宣讲活动。队员们以风力、光伏、核能这三项新能源形式为引,结合苍南县现状,从“绿电”的角度带领小朋友们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苍南答卷。

▲图为实践队进行科普宣讲

结语

在这场实践中,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推动国家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使命。投身清洁能源事业的青年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两山”理念,为绘就绿电未来贡献力量。苍南核电项目展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的融合,青年在此过程中肩负着重任。这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更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青年们应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能源领域展现智慧与担当,共同书写强国一代的辉煌篇章。

通讯员:蔡梓帆 黄秋婷 供图:黄兆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左箪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