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着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而其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富民产业。遵循总书记的指引方向,宁夏大学“核力无穷帮帮团”积极深入彭阳县古城镇、新集乡等地区,探寻当地独具特色的富农产业——山桃核与杏核。团队全面调研了山桃和杏子加工的各个环节,同时向当地居民广泛宣传绿色有机种植技术,为乡村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润物细无声:
在新集乡新集村的爱心托管班,帮帮团成员向小朋友们介绍了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培育的各种蔬菜,以及家乡特有的山桃核和杏核。他们通过举办有奖竞答活动,并以山核桃手链作为奖品,成功引导小朋友们迅速认识和深入了解各类蔬菜及家乡特色山货。问答环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进一步讲解了山桃核和杏核的多种利用方式、其重要意义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孩子们意识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桃核和杏核不仅能变成充满艺术气息的工艺品,还能为居民的生活带来显著的收益。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进行讲解
炊烟袅袅起,笑语满村庄:
实践期间,帮帮团成员们在当地多家加工厂进行了走访调查。在古城镇的山货收购点,成员们详细询问了山货的收购价格和购入量,并参与了称量、挑选的全过程。在平凉凤林农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成员们参观了山桃核、杏核的分拣和转化全过程。在彭阳县栖凤食品有限公司和宁夏云雾山庄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员们则请教了果脯加工的完整流程。
在探访了多家公司后,帮帮团成员总结了山桃和杏子从采摘到果核出售的全产业链。这一产业链极大地减少了农户“无处售卖”和加工厂“收购不足”等问题,合理规划了农业资源,并将果核“变废为宝”,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实际收入,使小小的果核成为提升农户美好生活的“增稠剂”。
图为收购点收购人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各种果核
扶桑鸡晓唱高吭,盛世通达乐万方: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强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投入品减量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鉴于此,“核力无穷帮帮团”开启了果核富农的探索之路,深入剖析了彭阳县绿色低碳且利用率高的果核加工产业链,探究其在当地形成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彭阳县盛产山桃和红梅杏,每年可大量结果,但食用或加工成果脯后的果核无处存放,且部分居民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剧烈体力劳动。基于这些原因,彭阳县逐渐形成了果核收购加工产业。加工后的果核可制成独具特色的手链,甚至成为非遗工艺品,经济价值显著提升,这便构成了乡村振兴的“形”。然而,在收购加工过程中,也出现了果核品质良莠不齐、收购量不足等问题。对此,当地不断改进措施,设立多个收购点,明确“好果”“坏果”标准,方便农户售卖果核;各加工厂也持续改进加工技艺,力求在保质的同时提高效率,将山桃核、杏核的加工打造为彭阳县的一大富农产业链,这便铸就了乡村振兴的“魂”。帮帮团在实践过程中,借助农业知识提出了诸多合理建议,如“如何提高产量”“如何快速收购”等,为将振兴之“魂”变得更加凝实贡献了力量。
图为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改进后的加工技艺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实践活动,更是一条助力果核富农的创新探索之路,同时也是一条宝贵的成长之路。实践团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提出问题、高效解决问题,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索与调研,力求找到最全面、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在此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实践团成员们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新颖的思路和务实的方案,为富农产业链的发展添砖加瓦,将汗水挥洒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用青春的热情谱写出时代的华章。
图为实践团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艳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