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突击队探访邝桓耀赓续党员精神传承红色火种

发布时间:2025-08-23 14: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珈妤、郑凯阳   阅读 2.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 年 8 月 11 日,夏日的蝉鸣洒满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小濠冲村的老巷,广州华商学院百千万突击队 “浅草寻春队” 的队员们坐在 83 岁老党员邝桓耀的院坝里,听他用带着乡音的讲述,翻开了一本跨越半个多世纪的 “党员初心日记”。这位拥有 50 余年党龄的退休村干部,用亲身经历诠释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忠诚为民、担当实干” 的精神密码。

图为邝桓耀照片  林小琪供图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共产党员能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关心人民的安危。而我们访谈的这位老党员邝桓耀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一点。

1967年的一个午后,时任共青团宣传委员的邝桓耀正通知团员开会,路过一户村民家时,突然一位村民叫住他说:“桓耀叔,房子不对劲,快帮我们搬东西!”见状,他立刻冲进屋内,与村民一同争分夺秒转移物资。“差不多搬完时,我问还有什么没拿,村民说‘阁楼上还有两大缸稻谷没搬’。”邝桓耀回忆,老式民房的木制储物阁需搭梯子才能上去,村民刚转身去找梯子,他突然发现房门口的石灰像子弹般簌簌掉落。“快点走!”他一把抓住屋主,几乎在同一瞬间,一股巨大的力量将两人猛地卷出屋外——他们甚至来不及反应,整间屋子便轰然坍塌。“塌房前那一秒,我眼里只有那个村民。”邝桓耀声音微微发颤。当时隔壁屋的团支部书记也在帮忙搬东西,墙体倒塌时还砸伤了一位民众的头部。谈及那场生死时速,他坦言从未考虑自身安危:“只觉得必须护住人,这是该做的。”这段惊险经历,他从未向组织汇报过。“邀功?想都不会想。”他摆摆手,眼神清亮,“入了党,为人民服务这条路就是定死了的,别伸手要利益、要荣誉。”

图为邝桓耀照片  林小琪供图 

邝桓耀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生死关头的挺身而出,不求功名的默默坚守,正是“为人民服务”最质朴也最动人的注脚。他始终践行着入党誓言,将人民的安危置于首位,用无畏与担当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奉献。

图为浅草寻春突击队队员黄文文和钟子程与邝桓耀党员合照   林小琪供图

邝桓耀的入党初心,深深镌刻着父亲的影子。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父亲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邝桓耀前行的道路。父亲总是为了乡亲们的事情奔波操劳,他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同一颗种子,在邝桓耀的心中生根发芽。而父亲的影子中所映射出的 “为人民服务”,更是成为了邝桓耀一生的追求。在邝爷爷的叙述中,我们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共产党员不畏牺牲的精神内涵。

1965年12月20日,邝桓耀成为村里党员之时,眼前浮现的是父亲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身影。那时国民党残余势力未清,村里恶霸土匪猖獗,担任农会副主席的父亲常遭追杀,办公地点从不固定,今日在草屋,明日便要转移到山洞。

"共产党就是敢牺牲、能为民。"父亲的事迹像种子在他心里发了芽。从追着听父亲讲革命故事的孩童,到在党旗下宣誓的党员,他始终记着父亲进行任务时的艰险。入党那天,他摸着胸前的党徽想,终于能像父亲那样做事了。从这以后他始终践行毛泽东思想,毫无私心杂念,一心想为老百姓办些好事。在他看来,党员的“特权”只有一个——“带头吃亏”。多年后有人问他入党初衷,他坐在父亲传下的旧木桌前,指着墙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说:"就想跟着党走,给老百姓办点实在事。"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和父亲同款的粗布袖口上,磨出的毛边在风里轻轻晃动。

图为浅草寻春突击队队员合照郑重供图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当以邝爷爷等老党员为镜,从父亲 “办公无定所、生死悬一线” 的惊险岁月中读懂信仰的重量,在 “一心为公、带头吃亏” 的朴素誓言里汲取精神的力量。要将 “为人民服务” 的种子深植心中,把 “敢牺牲、能为民” 的基因融入血脉 —— 在课堂上勤学善思,用知识武装自己,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社区里主动担当,通过志愿服务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在人生选择时胸怀家国,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让红色故事成为照亮前路的灯塔,让实干精神化作砥砺前行的脚步,让共产党员的精神血脉在青春的接力中永续传承,让 “为民” 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凯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