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学子在冲头村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3 14: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邱静宜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少年群体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萍乡学院“同心 同语 同行”暑期志愿服务团深入莲花县冲头民族村,开展了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紧扣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主线,聚焦汉字溯源、农耕体验、民族艺术等维度,通过互动教学、沉浸体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特色活动,致力于引导当地青少年深度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溯源字理,躬耕文明:汉字与农耕的融合课堂


图为志愿者开展汉字农耕课

当古老的汉字在田野间苏醒,农耕文明的密码便在孩子们的指尖流淌。团队精心打造的“语润田埂,字耕文化”汉字农耕课,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融合汉字溯源与农耕文化的探索之旅。志愿者以“田”字字形千年演变为脉络,引领孩子们辨识五谷杂粮,并深入解析“禾”、“男”、“农”等字在甲骨文中的精妙构型逻辑清晰地展现汉字所承载的深厚农耕智慧与文化密码。课程延伸至田间地头,孩子们躬身实践,亲历翻土、播种、浇水等农事环节,在真实的泥土芬芳与劳作汗水中,深化了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切身体验与理解。实践后,志愿者引导孩子们系统回顾农耕流程,并指导他们在书签上郑重书写甲骨文“农”、“耕”二字,以此凝练实践所得,巩固文化认知。课程更创新融合AR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雨”、“舞”等汉字以动态形式跃然眼前,生动演绎其形态意趣,让传统文字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时代活力。这堂融汇古今的汉字农耕课,有效增进了青少年对汉字本源与农耕文化的理解,显著提升了其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探秘黎韵,巧绘图腾:黎族文化的寻宝之旅


图为黎族文化课上志愿者展示黎族传统服饰

继汉字与农耕文明的探索之后,团队将目光投向冲头村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在青山环抱的村落里,黎族文化的独特风情如同一座正待发掘的宝藏,一场别开生面的“黎族宝藏大作战”主题趣味课堂随即展开。志愿者通过黎族经典传说“鹿回头”导入教学,巧妙引导孩子们先运用方言生动复述故事,再精准转化为普通话表达,在语言转换中加深对黎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在“黎族知识对对碰”环节,志愿者系统讲解了各民族服饰饰品特点,并身着精美的黎族传统服饰,近距离展示其独特纹饰与精湛工艺,使孩子们直观领略到黎族服饰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随后,孩子们化身为小小文化传承者,分组协作,共同拼凑象征黎族精神的传统图腾,并亲手绘制蕴含民族智慧的特色纹样。这场沉浸式的文化探索之旅,有效深化了孩子们对黎族文化内涵的理解,铸牢了他们对本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妙趣游园,浸润华章:汉字文化的互动盛会


图为“甲骨文翻翻乐”孩子们踊跃辨识字义  


图为“童心绘伞趣”孩子们和家长一同在纸伞绘画 

随着活动的深入,团队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寓教于乐的盛会——“汉字游园会”。当识字辨形化作趣味挑战,当诗词书画融入闯关妙想,汉字文化在童声笑语里薪火相传。活动精心打造六大趣味互动关卡,引领参与者穿梭于汉字艺术的奇妙世界。在“甲骨文翻翻乐”环节,身着黎族传统服饰的志愿者借助精心设计的甲骨文卡片,引导孩子们细致观察“草”“花”“谷”等字符的古老象形特征,孩子们踊跃辨识字义,现场气氛热烈。“童心绘伞趣”环节,孩子们在素白纸伞上精心创作,将纯真烂漫的想象与典雅含蓄的传统美学完美融合。“诗贴画中韵”环节则巧妙融合了诗词意境与手工创作,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运用诗句贴画创作作品,让孩子们对诗词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有了更为真切的领悟。


图为“汉字飞行棋”孩子们欢乐嬉戏  


图为“诗贴画中韵”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创作 

欢声笑语同样洋溢在“汉字飞行棋”的巨型棋盘上,孩子们通过投掷骰子完成各种富有挑战的趣味任务,在竞技中巩固了语言知识,增进了对汉字运用的理解。“首字母组词”环节,志愿者以“SX”字母为例,引导孩子们迅速写出“上学”“数学”“实习”等词汇,展现出丰富的词汇储备。活动尾声的“童笔书心声”环节,孩子们在明信片上真挚书写参与感悟。“这些活动真有趣,我不仅认识了甲骨文、学会了好多诗歌,还了解了传统文化!”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分享。整场游园会以创意互动激活古老汉字,不仅让传统文化在童趣体验中焕发新生、拓宽了传播路径,更让沉浸其中的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点燃了对汉字与传统文化持续探索的兴趣与内在驱动力。 

“同心 同语 同行”暑期志愿服务团在莲花县冲头民族村的实践,是一次扎根乡土、面向未来的文化深耕,以创新实践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为青少年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坚实平台。活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运用现代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以沉浸式体验为桥梁,将甲骨文的千年智慧、诗词的隽永韵律、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打造为可触可感的生动课堂,在潜移默化中筑牢青少年文化认同的根基。深耕基层的实践探索通过青春力量的创造性转化,让古老文明在乡土大地焕发新彩,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民族复兴凝聚起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通讯员:邱静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静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