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陕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好红色文化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功能,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2025年7月,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南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利用实践团先后奔赴汉中城固县刘秉钧烈士故居、洋县马畅镇双庙村张富清英雄故居、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及何挺颖烈士故居、洋县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等总计10余处红色遗迹,通过参观学习、访谈党员、录制思政微课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感悟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致力于整理形成陕南红色文化资源库,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激活红色基因,助力红色文化传承
7月13日,实践团前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参观学习,泛黄的作战地图、带弹孔的军号、褪色的家书在玻璃展柜中静默陈列。实践团成员张同学说:“纪念馆厚重的历史气息将我们瞬间卷入那段峥嵘岁月,使我认识到馆内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幅图片都记录着一次激烈的战斗”。“看到这些实物,听到这些故事,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不易,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传承好这份红色精神”,实践团成员有感而发。
学习英雄作为 传承奉献精神
7月15日,实践团来到洋县马畅镇双庙村张富清英雄故居。成员们仔细观看故居内陈设的文物和图片在英雄昭示展厅,习近平总书记与张富清英雄在2019年全国退役军人会议上的谈话吸引了实践团的注意,实践团在张富清英雄“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我是党培养的,我要紧跟党走,做一名党的好战士”的图片前驻足良久。成员高同学参观结束后在笔记中写到“在新时代要以英雄为标杆,不断传承和弘扬这种艰苦朴素、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精神,将这份赤诚与担当融入青春征程,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
赓续秦巴星火,云筑老区新生
随后,实践团采访了在故居参观学习的老党员刘同志。刘同志已有50多年党龄,曾任当地西坝村书记。谈及红色精神,刘同志激动地说:“红色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当年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奋勇向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人一定要铭记历史,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实践团成员们一边认真倾听,一边详细记录。 在采访过程中,刘同志还分享了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情况,让成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红色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长远作用,并对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年担当的使命初心。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在行走中接受了深刻的红色教育,更以实际行动为陕南红色遗址保护注入青春动能,通过调研献策、微视频传播等创新方式,助力红色文化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从“保护”到“传承”的有效转化,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传播中焕发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锦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