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日益紧密的当下,生态保护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安财学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聚焦“安徽省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主题,深入蚌埠市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脚步丈量乡村生态现状,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调研贡献青春力量。
为确保调研扎实有效,实地走访前一周,团队就进入紧张的准备阶段。队员们分工协作,通过政府官网、学术数据库搜集了安徽省及蚌埠市乡村生态治理的政策文件、历年环境质量报告等资料,整理出两万余字的文献综述。他们多次召开线上会议探讨实践思路,结合蚌埠市地形地貌和产业特点,将调研区域精准划分为河道沿线、农田集中区、村庄居住区三大板块,详细制定了每日调研路线和时间节点,为实地调研打下坚实基础。
8月2日清晨,队员们带着提前准备的采样工具、调查问卷和相机,奔赴蚌埠市多个乡村开展实地调研。在淮河边的一处村落,队员们沿着河岸仔细勘察,发现岸边散落着塑料袋、农药瓶等垃圾,部分水域漂浮着绿色浮萍,散发着轻微异味。“前几年这种情况更严重,每到夏天都不敢开窗。”正在河边洗衣的村民王大娘向队员们介绍。调研中发现,当地水污染来源呈现多样化特点:既有村民生活污水通过简易沟渠直排河道的明污染,也有附近小型加工厂偷排的工业废水,更有村庄饲养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经雨水淋溶后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
在农田周边,队员们看到部分废弃农药瓶、化肥袋随意丢弃在田埂上,经阳光暴晒后散发刺鼻气味。而在村庄角落的一处闲置空地,堆积的生活垃圾与工业废弃物形成了约20平方米的“垃圾山”。“这些垃圾长时间得不到清理,下雨天污水渗到地下,晴天刮风异味满天,对空气、土壤和地下水都造成污染。”队长贺诗桐一边记录一边感慨,详细标注了每个污染点位的经纬度和污染成因。
8月3日,团队按计划转入访谈环节。队员们首先来到中环环保蚌埠分公司,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污水处理工艺和运行情况。随后走访了社区居委会,与管理人员探讨基层环保工作开展的难点。在村庄走访中,队员们挨家挨户与村民交流,发现绝大多数居民生活污水回收与综合利用的意识较为淡薄,“污水直接排、垃圾随手扔”的习惯仍较普遍。“不知道污水乱排有啥危害,村里也没地方处理。”一位村民的话道出了现实困境。访谈中还了解到,当地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不足60%,已建成的设施也存在运行维护不到位、处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中环环保工作人员坦言,环保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村民参与度低、治理资金有限难以更新设备,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实践总结会上,队员们整理出三大类12项具体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调研分析报告。贺诗桐说:“这次调研让我们将课堂上学的生态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内涵。”队员们一致认识到,乡村生态治理需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担当、村民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既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更要通过常态化宣传提升居民环保意识。
此次实践不仅为团队后续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他们表示将继续深化调研成果,形成专业的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生态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云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