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进程中,广东财经大学青衿踏浪实践团于8月13日聚焦开平市仁亲村“三沓半”革命遗址,深耕红色文化传承。为让这段承载隐蔽战线斗争的革命历史,跨越代际、圈层,更好地抵达大众,团队主动肩负“红色文化解码者”使命,辗转多地挖掘史料、填补叙事空白,精心打磨出3套适配不同群体的讲解词,以青春之力激活侨乡红色记忆传播新路径。
溯源:填补历史碎片,筑牢传播根基
“三沓半”作为粤中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因岁月侵蚀、资料分散,部分历史细节长期处于“待解码”状态。实践团成员锚定“还原真实历史场景”目标,开启“寻根”之旅:深入当地档案馆查阅尘封档案,在村委会翻阅村志、走访老党员,更多次拜访革命先辈后代余刚强先生,从口述史中打捞珍贵细节。历时数日,团队逐字核对史实,梳理出交通站运作流程、革命先辈战斗轨迹等关键脉络,将零散历史碎片编织成完整叙事网,为讲解词创作夯实“史实底座”,让红色故事有了可触摸的“筋骨”。
图为团队一起学习“三沓半”历史故事
图为团队与革命后代余刚强先生交谈学习
破圈:分层定制内容,适配多元需求
考虑到不同受众的认知差异与接收习惯,实践团创新采用“分层叙事”策略:面向青少年,设计“小信使的烽火任务”等互动式讲解,用童趣化语言、情景模拟,让红色历史成为“听得进、记得住”的成长教材;面向党员群体,聚焦革命先辈“信仰如磐”的精神内核,串联党史发展节点,剖析隐蔽战线斗争对革命全局的意义,强化“初心使命”共鸣;面向普通游客,打造“边走边听”的沉浸式讲解,将遗址建筑细节与历史事件嵌套,让游客在踏访旧址时,直观感受“一砖一瓦皆有故事”。三套讲解词精准锚定需求,推动“三沓半”从“小众史料”走向“大众共鸣”。
图为三套讲解词(从左往右分别为党员版、群众版、学生版)
图为团队集体讨论撰写讲解词
赋能:青春接力传承,点燃红色火种
此次讲解词创作,是青年群体以专业实践赋能红色传承的生动注脚。团队成员表示,希望通过“定制化讲解”,打破红色文化传播的“次元壁”,让更多人读懂“三沓半”里的信仰力量。目前,优化后的讲解词已在仁亲村红色教育基地启用,后续将同步嵌入志愿讲解、研学课程,以青春声音传递革命温度,为侨乡红色文化传承注入“可持续”的青年动能,助力“百千万工程”中文化振兴的“精神传承”篇章。
图为团队于“三沓半”旧址前合影
(撰稿:邓雯洁 图片:盛靖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雯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