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传非遗,童心绘文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知行合一,青春筑梦”实践队在朱沟小学开展非遗文化教育课程

发布时间:2025-08-22 10: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郭绍琦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郭绍琦、牛真真、毛志华)为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校园落地生根,2025年7月6日至2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知行合一,青春筑梦”实践队走进许昌市禹州市方岗镇朱沟小学,精心开设非遗文化主题教育课程。实践队员通过剪纸技艺传授与传统纹样创作两大板块,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文化脉络,在创意迸发中传承非遗薪火。

剪纸传艺:一把剪刀裁出千年文脉

实践队员牛真真、汪利晴以“历史溯源——技艺解密——创意实践”为教学主线联袂执教剪纸课程。课堂上,她们从新石器时代的镂空刻纹起步,历经汉代“金箔剪花”的精致、唐代“剪纸迎春”的普及,到明清“窗花民俗”的鼎盛,向孩子们系统梳理剪纸艺术的千年演变脉络,并着重解析北方剪纸粗犷大气与南方剪纸细腻灵动的两大流派特色。针对朱沟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选取“百福图”作为实操载体,汪利晴详细演示“对角折叠法”“阴阳刻结合”等技法,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完成从红纸折叠、图案勾勒到精细剪裁的全过程。

图为牛真真向孩子们讲解剪纸的相关知识

“剪纸不是简单的剪裁,每一刀都藏着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当孩子们展开手中的红纸,看到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福”字跃然纸上时,课堂里爆发出阵阵欢呼。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精妙,更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背后蕴含的智慧与美好寓意。

图为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展

纹样绘意:一支画笔绘就古今交融

“纹样是历史的符号,也是生活的艺术。”实践队成员毛志华则为学生们带来了非遗纹样课程。她从纹样的历史演变讲起,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展示了传统纹样在服饰、建筑、器具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在绘画环节,毛志华鼓励学生们发挥创意,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元素结合,绘制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同学们在绘画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纹样的知识,更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图为毛志华向学生们讲解纹样绘画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剪纸和绘画作品,并分享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原来剪纸有这么多学问!”“纹样真漂亮,我想把它们画在我的书包上!”一句句质朴的话语,流露出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图为学生们的纹样作品展

薪火相传:一颗童心播下传承种子

此次课程是实践队将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的生动尝试。一把剪刀、一支画笔,让孩子们触摸到非遗的温度,更在心底埋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期间,实践队将继续围绕“非遗传承”“文化自信”等主题,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让青春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绍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