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起,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青燃”推普实践团作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重点团队,深入浮梁县桃墅村开展为期10天的推普实践活动。活动覆盖当地各年龄段群体,累计服务超3500人次,开展大小活动52场,团队以五育为基、普通话为载体,将青春融入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篇章。
图为实践团与村委的合照
实践前期,在学校统筹指导下,团队走进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成员们深学细悟总书记重要精神,并将研学所得转化为推普实践的思想指引,在桃墅村开展系列宣讲,累计触达村民400余人次,让理论学习成果真正扎根乡村一线。
图为实践团在陶阳里研学
为精准推进推普工作,团队先行开展当地普通话使用现状调研。调研过程中,团队坚持“从泛到细”,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开展分层调研,全面掌握村民语言需求;注重“化硬为俗”,将普通话推广与反诈防骗、防溺水防火等实用知识相结合,融入地域文化特色转化为通俗俗语,制作并发放宣传手册,让推普宣传既有乡音温度,又能通过普通话对照实现知识传递;着力“联散成链”,系统整合各群体对推普的碎片化需求,最终形成一份聚焦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专项调研报告,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图为实践团为村民发放宣传手册
在面向儿童群体的推普活动中,团队创新构建“玩学悟”一体化模式,让普通话学习趣味十足。通过制作景德镇方言与普通话双版本动画配音素材,引导孩子们在动画欣赏与配音实践中直观感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开设“字谜拆解坊”,孩子们在猜字谜、拆字重组的互动中,领略汉字结构之妙与文化之美;开展诗词文学专项活动,设置“错字侦察”“多音辨别”等环节,将普通话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启蒙相结合,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素养提升的双重目标。
图为实践团引导孩子们欣赏动画片感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为进一步丰富推普形式,团队围绕“多维浸普音,稚语共成长”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孩子们诵读红色诗词、传唱红色歌曲,讲述“汪赛天”等当地红色故事,在语言训练中传承红色基因,实现“诵唱悟淬魂”的推普效果;打造法治剧场,引导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用普通话演绎“少年维权记”情景剧,让《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以更鲜活的方式深入人心;结合“青春健康”主题,开展青春期教育、防霸凌宣传、性别认知引导等活动,将普通话转化为传递健康知识的工具,让实用知识成为语言学习的鲜活素材,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图为实践团带领同学们朗诵红色诗词
聚焦“普技融民生,语言兴产业”,团队将普通话推广与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当地特色产业赋能。在助农直播领域,团队为茶农定制普通话推广话术,如“喝浮梁红茶,品千年瓷都味道”,并系统培训茶农直播表达技巧、产品包装讲解等实用技能,让浮梁红茶借助“标准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开启“瓷茶古道寻访”直播活动,团队成员用普通话讲述古道历史文化故事,让千年瓷茶文脉依托普通话传播优势“飞出大山”。据统计,系列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2000,点赞及互动量高达3.8万余次,有效提升了当地特色产业与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为实践团直播时的实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陶沈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