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大学生社会服务担当,2025 年 8 月暑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红土振兴团组建实践队伍,奔赴广西大化七百弄鸡养殖基地,开展以 “产业调研 + 科普推广” 为核心的实践活动,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图为红土振兴团与饲养员在准备饲料。许丽莉供图
图为饲养员给团员们演示如何喂鸡。许丽莉供图
实践队踏入养殖基地,沉浸式开启 “养殖课堂”。养殖户化身 “乡土讲师”,围绕七百弄鸡养殖展开教学。选育鸡苗时,他拿起活力满满的鸡苗,生动比喻:“选鸡苗就像选种子,得挑‘精神头足’的,这是鸡长得好的基础!” 讲解饲料配比,他扒拉着玉米、豆粕,细致说明:“小鸡长骨架要高蛋白,成鸡催肉质得控成本,不同阶段得‘精打细算’!” 谈及疫病防控,他神情严肃:“消毒、疫苗是‘保命符’,漏一天、少一针,鸡群就可能‘遭殃’!” 队员们边听边用笔记记录,把养殖 “土智慧” 转化为知识养分。
图为队员们上手实践喂鸡。许丽莉供图
理论落地,实践开拔。投喂组队员手提饲料袋,刚进鸡舍,七百弄鸡便簇拥而来。饲料抛洒,鸡群争抢声、翅膀扑腾声交织,有队员被鸡群 “包围”,却笑着调整投喂节奏;搬运组挑战 “体力关”,沉重饲料袋在队员接力中转移,汗水浸湿衣背,却让青春力量与养殖日常同频共振。实践中,队员们还结合专业,记录鸡群生长数据、拍摄养殖场景,为后续产业推广储备素材,让 “专业 + 实践” 深度融合。
图为队员们在街头宣传七百弄鸡产业。黄玉婷供图
图为队员们给居民们讲解七百弄鸡产业。黄玉婷供图
离开养殖基地,红土振兴团成员化身 “产业推广员”,开启多元传播。在街头宣传时,七百弄鸡蛋成 “活招牌”,队员们身披红马甲,向市民展示鸡蛋、讲解养殖故事。结合传单上的养殖场景、肉质特点,队员们用通俗语言,讲清产业助农逻辑,让七百弄鸡 “走出大山”。活动中,还向村民发放 “产业建议卡”,收集养殖难题,为后续帮扶留线索。
图为实践结束队员们写下实践心得。何玉婷供图
本次实践活动以 “产业赋能 + 青春担当” 为脉络,将七百弄鸡养殖实践与专业服务结合。队员们既解码养殖知识,又通过推广为产业 “引流”,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此次实践,是“专业 + 乡村振兴” 模式的生动实践,让大学生在产业一线深化责任担当。未来,红土振兴团将持续深耕,以青春智慧助力乡村产业 “腾飞”,打造 “实践育人 + 产业振兴” 的特色品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玉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