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逐梦资溪社会实践队,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深入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面包产业园与当地玉米种植基地,解码产业振兴密码,探寻农业发展新路。
实践队首站走进资溪面包产业园,这座承载着当地经济发展梦想的产业园区,正以“小面包”撬动“大产业”的发展奇迹,吸引着实践队成员的目光。沿着现代化生产线,透过巨大的透明玻璃窗口,实践队成员们目睹了面包生产从原料到成品的动态自动化过程。精准配粉环节,智能设备根据预设参数,将各类原料按科学比例混合,确保每一批次面包的品质稳定;智能发酵室内,温度、湿度精准调控,为面团提供最佳发酵环境;无菌包装车间,机械臂精准抓取、封装,高效且严格遵循卫生标准。整个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以严格的质量管控,为资溪面包赢得了市场口碑。
在专题展厅内,实践队深入了解了资溪面包从创业起源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历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资溪面包已从个体作坊式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如今,资溪面包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更成为资溪县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段发展历程,为实践队成员们研究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与创业者精神的有机结合。
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以科学种植技术为支撑、高效生产模式为驱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与产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离开面包产业园,实践队转战资溪县排上村玉米种植基地,将目光从产业转向农业领域。在这里,实践队成员们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在田间地头体悟玉米种植背后的“农耕智慧”。
排上村村干部带领实践队成员来到田垄间,详细介绍玉米生长所需的环境要素,结合当地实际,剖析玉米种植产业对排上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在种植教学环节,实践队成员跟随当地经验丰富的村民,认真学习玉米种植的整个流程。从翻土深度的精准把控,到植株间距的科学规划,再到灌溉水量的合理调节,每一个关键要点都凝聚着农耕智慧与生态规律。排上村为实践队提供了齐全的种植工具,从理论指导到物质支持,全方位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实践中,实践队成员迅速组建劳动小组,化身“小小农夫”,深入田间劳作。在灌溉环节,他们组成人工输水链,以接力协作的方式,将水渠中的水源输送至田地。
此次实践,让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产业与农业的协同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杭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