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苏雅婷、陈喆) 江口县德旺乡坝梅村,坐落于黔东群峰之间,这里的村民们承袭着淳朴勤劳的品性,世代与青山为邻、与绿水相伴,用双手守护着这片钟灵毓秀的自然馈赠。为了进一步感悟红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7月,贵州大学青年学生团队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驻村干部的引领下走进德旺乡木根坡红军会师纪念馆,围绕“感受红军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主题,触摸历史的温度、汲取精神的力量,让红色文化的种子在青春心中扎根生长,于实地探访中读懂 “绿水青山” 与“红色基因”交融共生的深刻内涵。
一盏上灰的煤油灯,一把生锈的冲锋号、一面鲜艳的旗帜,注视着纪念馆中的旧物件,当年木根坡会师的场面犹在眼前。近年来,德旺乡积极争取资金修复木根坡红军会合地旧址,配套建设完善教学设备、红军长征路线等基础设施,探索打造“七个一”(忆一段红军史、上一堂红军课、走一次红军路、唱一首红军歌、吹一回红军号、吃一顿红军餐、悟一生红军魂)沉浸体验式教育。“七个一”沉浸体验式教育让实践队员们对历史上的长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崎岖的山路、茂密的丛林,也让队员们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苦,使得队员们心中愈发敬佩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木根坡红军会师旧址
在切身感受不畏艰险红军精神的同时,实践队员也结合“我为大家办实事”的实践主题在实践活动中传承红军精神。在次日上午,黔治新生实践队前往德旺社区开展“周末妈妈·守护童年”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带着孩子们开拓技能、探索户外。同时,实践队员也认真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和生活情况,为孩子们送去一些自己制作的剪纸礼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
▲图为实践队员在开展“周末妈妈”活动时的合影
丰收有季节,但汗水会铭记。实践队员同时开展助农志愿服务,走进玉米田间,帮助当地的农户采摘成熟的玉米。农户们十分熟练,引导着实践队员走在田间。“像这种,”当地的李阿姨指着一个个头饱满、顶端几乎没有瘪粒的玉米说,“苞叶是青绿色带点枯的,籽粒到顶了,按起来硬实,这样的才行!”跟着阿姨的示范,实践队员熟练地掰下一根根玉米。不一会,实践队员们便手上沾满泥土,肩头印着红痕,但收获的却是一筐又一筐沉甸甸的硕果。
▲图为实践成员在玉米地里摘玉米
时光无法永驻,但是我们可以记录。实践团队还开展“为岁月留痕”公益摄影活动,组织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与小朋友参与摄影,为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瞬间。一开始许多爷爷奶奶们并不了解活动形式,但在队员们的宣传组织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摄影活动中来。社区的王奶奶还指着自己的照片像其他奶奶炫耀道:“这些大学生真好,把我拍得好有精气神!”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通过邮寄的方式将照片寄到社区里,分发给社区里的爷爷奶奶和小朋友。
▲图为实践成员在给老人介绍拍摄的照片
此次社会实践,对于团队成员来说不仅是一次历史的探索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之旅。团队不仅在重走红军路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伟大与不易,还在实践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这样的红军精神,并把实践中的宝贵经历化为自己前进的精神动力。
撰文 | 苏雅婷、陈喆
图片 | 肖宏鑫、宋序进
审核 | 陈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雅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