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情•中国梦|追寻纪律起源,赓续红色脉络——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岗红纪研习社”实践团踏访“三大纪律八项规定”起源地

发布时间:2025-08-21 18: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美婷、黄欣欣   阅读 1.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罗美婷、黄欣欣)为进一步深入探索井冈山时期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当代镜鉴,2025年8月8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红纪研学社”实践团队在学院团委书记带领下,深入荆竹山雷打石革命旧址,追溯人民军队纪律建设源头,感悟“纪律严明”的革命传统。

雷打石前悟初心,纪律碑前溯本源

雷打石静矗于荆竹山麓,因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此向红军战士宣告三大纪律而载入史册。学院团委书记结合史料深入剖析井冈山时期纪律建设的生成逻辑,强调从“三大纪律”到“六项注意”,再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条文随革命实践不断完善,但“纪律为纲”的内核始终未变。团队成员在此共同探讨革命斗争环境、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及传统文化对纪律范式形成的驱动作用。

图为学院团委书记为团队成员阐述雷打石的历史背景 陈慧芳供图

黄洋诗句灼红地,斑驳党章昭往昔

在雷打石实践途中,团队偶遇有着50年党龄的党员黄大爷,谈及黄洋界时他即兴吟诵自题诗句:“到了黄洋界,万山尽眼底,踏上黄洋地,接到红地气。”那枚斑驳党徽与自题诗句,已成跨越时空的“活教材”,彰显出红色基因在万山层叠间生生不息。雷打石旁,团队成员从制度完善、教育创新、监督强化等维度,结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分析当前纪律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图为老党员寄语团队成员 陈慧芳供图

历史今朝一脉承,纪律建设映新程

团队驻足于“三大纪律”浮雕前梳理井冈山时期纪律建设的历史背景,深入解析“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实践探索,提炼其“制度约束与思想教育结合”“群众监督与自我革命并重”的核心特征与生成逻辑。从“三项纪律”的竹简刻痕到“八项规定”的时代法典,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赶考路上的清醒自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纪律建设始终是党自我革命的灵魂。思政教育者更应率先垂范,将纪律教育融入课堂,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专题讨论 陈慧芳供图

追溯于雷打石畔的纪律源头,感悟于革命传统的薪火相传,这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寻访,更是一次生动的纪律教育课。未来,“井冈红纪研习社”实践团队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通过主题宣讲、情景剧演绎等多元形式,将井冈山“纪律严明”的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引导青年学子深刻理解纪律的规范意义与成长价值,使之成为新时代青年砥砺品格、担当使命的坚实基石。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陈慧芳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欣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