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热忱,向阳而生;脚步坚定,植绿前行。2025年8月,南京林业大学“向阳而生”实践小队,奔赴宁夏省彭阳县的茹河林场,开展了为期3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以“向阳而生”为名的小队,旨在如向日葵追随太阳般,主动追寻知识的阳光、实践的真知与奉献的方向,将青春的活力注入广袤林海,在服务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深入林海:初识“绿色家底”的震撼
实践伊始,林场负责同志对“向阳而生”小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座谈会上,技术专家如数家珍般介绍了林场的“绿色家底”,从辉煌历史到资源现状,从育苗造林到防火防虫,林业工人默默奉献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每一位队员。队员们认真聆听、踊跃提问,渴望尽快融入这片绿意世界。
跟随着护林员的脚步,小队深入林区腹地。认识树种、辨别珍稀植物、体验巡山护林……崎岖的山路和护林员坚毅的背影,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的厚重分量。队员王睿琪感慨:“‘向阳而生’不仅是面向太阳,更是面向这片守护国土的坚韧生命,他们的坚守是我们追寻的第一缕光。”
▲图为队员体验巡山护林
劳动实践:汗水浇灌下的“向阳花”
实践期间,“向阳而生”小队的队员们迅速转换角色,成为临时的“林业工人”。林木修剪、除草抚育、苗木移栽,每一项工作都需一丝不苟。汗水很快浸透了印着队名的文化衫,但比汗水更耀眼的是队员们脸上的专注和劳动后的欢笑。队员谭睿说:“我们的队名此刻有了新的含义——像树苗一样,扎根土壤,吸收养分,向着阳光努力生长,这份成长离不开汗水的浇灌。”
智慧赋能:点亮服务的“阳光小屋”
“向阳而生”小队不仅付出体力,更注重发挥智慧的光芒。
· 在标本室,队员们如同发现新大陆,透过珍贵的动植物标本系统认知生物多样性,为林海生态的丰富与脆弱而惊叹。
▲图为队员体验制作昆虫标本
· 在办公室,队员们耐心细致地整理档案、录入数据,用现代办公技能为林场管理注入效率“活水”,这间小小的办公室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阳光小屋”。
▲图为队员们帮助整理档案
· 在实验室,显微镜下昆虫幼虫的结构清晰呈现,一堂生动的森林病理课让理论知识在现实中落地生根。
▲图为光学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天牛幼虫
▲图为队员观察昆虫幼虫
· 在防火课上,队员们认真学习先进防火知识,检修设备、张贴标语,将“防火于未燃”的理念如同阳光般播撒到林区的角落。
▲图为队员们观看防火训练宣传照片
科普宣讲:传递生态文明的“阳光种子”
带着几日来的所学所感,“向阳而生”小队精心筹备了科普宣讲。他们走进生活区和周边村庄,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职工家属和村民讲解防火安全和生态保护知识。队员们热情洋溢的讲解,如同撒下一颗颗“阳光种子”,期待在未来长成守护绿色的参天大树。
▲图为队员进行生态保护知识宣传讲座
尾声
时光荏苒,离别如期而至。临行前,队员们与林场工人紧紧握手、互道珍重。“这段‘向阳而生’的经历,让我们读懂了‘坚守’与‘奉献’,更找到了青春的方向。我们将带着这片林海赋予我们的力量,努力成长,将来无论在何处,都会成为一颗传播绿色希望的种子。” 队员们的总结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是的,他们正如队名所期,心向阳光,茁壮成长,这场与林海的美丽邂逅,必将成为他们青春手册中最翠绿、最明亮的一页。
撰文 |王睿琪
图片 |谭睿
审核 |王睿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睿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