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足迹,法启湘旅出新招
盛夏的武冈古城,卤香漫过青石板路,非遗展演的锣鼓声与法治宣讲的问答声交织成独特的乡村振兴交响曲。湘理学子“法启湘旅”实践团带着创新方案走进这片湘西南秘境,用青春智慧为三下乡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团队成员集中学习:非遗活态传承,法治悄然浸润
云山栈道悬于云端,游客先听一声锣,再听一句法。“左手看风景,右手读条文”——志愿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拆成10秒金句,边走边讲;卤豆腐摊前,油锅里滋啦作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折页被老板顺手折成纸扇,扇走暑气,也扇旺生意。非遗技艺与法治课堂,就这样被同一缕烟火气蒸腾成“可咀嚼的普法”。
武冈丝弦:科技赋能文旅,青春智慧落地
团队带着自主研发的文旅APP深入街巷,根据武冈实地,欲搭建云游系统,让无法亲临的网友也能“漫步”云山古刹,扫描虚拟场景即可触发法治小故事;并且整合景区导览、普法题库和当地特产电商,点击“维权指南” 模块就能联系驻村律师,让武冈文旅,让乡村振兴在法启湘旅实践团的助力下迸发新的活力。
链式服务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从前期的资源调研到线路设计,法启湘旅实践团落到实地,团队提供的全链条服务精准对接当地需求:为农家乐经营者开展《旅游法》培训,帮非遗传承人注册商标,下一步则是欲联合各单位设立“景区法治驿站”……让如今的云山,不仅成为网红打卡地,更成为法治乡村建设的样板。
当鼓点落下最后一击,法槌声仍回荡山谷。湘理学子把一趟三下乡,写成一句宣言:绿水青山,既可远眺,更可“打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祝睿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