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启寻卤,探寻老城里的传统美食
穿行于武冈古城,来到西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一股浓郁奇香便霸道地钻入鼻尖,牵引着我们“法启湘旅”实践团的脚步——那是千年卤香在低语。在法治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之旅中,这座“中国卤菜之都”的灵魂滋味,成了我们解码乡土潜能最诱人的切口。
循香溯源,我们踏入一家深藏巷尾的百年卤坊。热汽氤氲中,老师傅正搅动一锅深棕色的陈年卤水。“卤味之魂,全在这锅‘老汤’里。”他舀起一勺,药香裹挟着豆香升腾而起。案板上,方正的卤豆腐泛着温润的光泽。我们屏息凝视豆腐浸入卤汁的瞬间,看它在翻滚的浓汤中吸饱山川草木的精华,历经七十二小时的卤制与发酵,最终蜕变为柔韧弹润的盘中珍馐。这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武冈人世代守护的味觉密码,一项深植于土地的省级非遗技艺。
团队成员敏锐捕捉到技艺传承的法治需求:“老师傅,您知道如何保护这秘方吗?《商标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就是您手艺的‘护身符’。”我们架起法律咨询台,在卤香弥漫的作坊里解读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探讨食品安全法规对作坊升级的指引。团队成员执笔记录下卤水背后的风物故事——宣风楼下的吆喝,都梁古街的烟火气,皆化作赋能文旅的生动素材。负责拍摄的团队成员更以镜头聚焦卤豆腐诞生的光影,策划着以“法治守护老味道”为主题的舌尖展览。
一碟卤豆腐端上木桌,其味入魂。它饱含着云山清泉的甘冽、数十味药材的浑厚,更沉淀着古城千年的时光。我们咀嚼的不仅是食物,是武冈人“慢工出卤”的匠心坚守,亦是我们此行“法治+文旅”融合的鲜活注脚。当法治智慧为铜锅里的传承之火添薪,当青年之力助推卤香飘出深巷,这缕萦绕千年的馥郁,终将成为武冈乡村振兴路上最独特而坚实的滋味坐标——传统在法治的守护下历久弥新,飘向更远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祝睿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