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背景下,为引导青年学子树立科技报国志向,7月13日,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大学生讲《大先生》”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实践队员们走进保定市顺平县安阳乡中粮希望小学组织开展了“大先生的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深入了解薛其坤、苏东林、赵宇亮三位杰出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与精神品质,深刻领会“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六大维度的科学家精神内涵,激发同学们的使命担当,思考如何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需求。
本次实践活动系统学习了三位“大先生”的感人事迹与科研成就:
量子世界的登山者——薛其坤院士,以“极致严谨”攀登科学高峰,“7-11教授”的称号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实验室作息的写照。即便深夜出差返京,他仍直奔实验室。
电磁宇宙的织网人——苏东林教授:以“身为炬火”照亮科研征途,她拒绝国外高薪,扎根北航30余年,带领团队完成30多项重大装备电磁兼容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果应用于20多种列装装备,她培养的博士生100%投身国家航空航天、军工主战场,参与探月工程、国产航母等重大任务,部分学生以“电磁报国”的画笔在潜艇、战机中默默奉献。
纳米世界的猎人——赵宇亮院士,以“颠覆创新”开拓科学疆域创新精神: 发现纳米材料可设计为“双面特工”,据此提出革命性的“监禁肿瘤”疗法。利用纳米笼关住癌细胞而不杀死,避免了传统化疗的严重副作用(如脱发、呕吐),为癌症治疗开辟全新路径。
宣讲活动设置了互动环节,引导同学们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知识,思考科技服务社会的路径, 围绕“如何用电子技术解决村庄实际问题”展开4分钟讨论。活动启发孩子们设想自己作为未来电子工程师,可为乡村发明智能除草机器人、气象预测传感器、太阳能路灯、垃圾自动分类器等环保设备。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电子信息技术是赋能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的关键力量。
专业学习承载着服务社会的使命。 小组讨论环节将抽象的科学家精神与具体的专业应用(如解决乡村照明、灌溉问题)连接起来。这让志愿者们深刻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实验室的突破,更在于转化为改善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也激发了青年学子学好专业知识、提升创新能力,未来用技术赋能社会发展的强烈意愿。
本次“大先生的故事”宣讲,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和深刻的思想启迪:科学家精神是照亮前路的星辰。 薛其坤院士的“7-11”坚守与坦然笑对失败,苏东林教授30年无休的讲台与草原上的长袖,赵宇亮院士颠覆性的“监禁肿瘤”构想,无不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深刻内涵。他们如“暗夜赶路时头顶的星”,未必炽烈灼眼,却恒久指引方向;如“寒冬里最先抽芽的枝”,以沉默的生长宣告春天的必然。他们的伟大,不仅在于辉煌成就,更在于为人类文明拓展了无限“可能性”。
科技报国是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三位“大先生”无一例外地选择将个人才华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用行动证明:“科技报国不仅是科学家的使命,更是每个时代青年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这启示大家,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必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科技报国是“青年与时代的双向奔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当以薛其坤、苏东林、赵宇亮等科学家为楷模,传承其精神火炬,以“青春之我”投身学习与创新,锤炼过硬本领,涵养家国情怀,将个人奋斗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思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