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兰州大学“兰心向济·红动农村”实践团队在济宁市金乡县王杰村及崔口村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坚实脚步丈量承载历史之红色遗址,用实际行动探索穿越时空的革命真理,以此归纳乡村发展的典型模式,并从中挖掘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资源赋能。
1.守住赤旗底色,生态产业融合相得益彰
7月22日,团队成员来到鱼山街道,在街道书记刘尚斌的热情接待与带领下,前往王杰纪念馆、王杰精神大讲堂等地参观。“一不怕死、二不怕死、三不伸手”王杰精神自诞生以来历久弥新,王杰村始终以王杰精神为指引,开辟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下,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王杰同志的生平事迹与不朽精神。在缅怀先烈的同时,系统学习了王杰精神的内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难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如何创造性发展红色资源成为王杰村振兴致富的重中之重。随后,团队成员来到王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等地,透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革命文物,深刻感受到了王杰村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如何守正创新,扎根红色沃土,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图为讲解员讲述照片
刘书记指出,王杰村今日的成就绝不仅在对红色资源的开发上面,当地结合地理属性,创造出”红色+产业+生态“的融合模式。在刘书记大带领下,午后,团队成员前往村内特色奶梨产地,实地了解奶梨的种植规模、品种培育及产销模式,据悉,以“王杰奶梨”为代表的酥梨占地面积已超200亩,每棵产量在400斤左右,采摘价格5元,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鱼山街道将产业优势与生态优势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梨花节”等特色品牌活动、亲手采摘的农家乐式旅游,推动奶梨产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实现真正的富民利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团队成员还参观了奶梨加工厂,亲眼见证了从采摘到包装的全流程,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农业的重要性。
2.科技赋能振兴,党建引领铸牢发展根基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一大重要举措。为了解科技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团队成员在“中国大蒜第一村”崔口村继续调研,首战走访了山东省东运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场学习了大蒜良种研发、精深加工等科技成果,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科研检测的专业技术优势,大力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推广应用新技术,进行大蒜优良品种选育、品种脱毒、重茬病害防治、脱毒快繁、产品研发等研究,以实际行动推动崔口村大蒜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增收致富固然重要,思想引领不可或缺,在崔口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服务中心设置党建展览,推进崔口村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紧密结合,时间横轴上一张张鲜明生动的图片描摹出崔口村的发展历程,照片上或坚毅或团结的身影是推动崔口村实现“五大振兴”的顶梁支柱。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崔口村构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格局,完成了由金乡县最贫穷的村庄之一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华丽转身。
▲图为实践团队深入大蒜基地交流调研
3.统筹规划未来,乡村振兴之路势在必行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与鱼山街道书记刘尚斌进行了深度交流,就鱼山街道的持续性整体发展进行探讨。书记介绍,街道以“王杰精神”为发展底色,通过统筹规划,推动王杰村“红色文旅+生态产业”、崔口村“科技农业+红色文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一村一特色、全域共振兴”的格局。访谈中还了解到,街道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持续强化红色文化对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公共服务、加强人才引进,鱼山街道正逐步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王杰村“红色+产业+生态”融合模式的推进,到崔口村的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村落坚决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时代价值,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使其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最终实现“1+1>2”的效果。调研虽然结束,但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青年使命,为新时代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