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陈伟楠 朱佳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诗歌艺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与传承,2025年8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江苏省盐城市健仁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文化浸润活动。
团队成员以诗词为舟,以培育品德为目标,通过沉浸式教学与互动体验,巧妙融合古典诗词意境与现代科学知识,引导社区儿童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感悟中华诗词的永恒魅力,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科学探索的热情。
图为实践成员讲解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其三》。陶静雯 供图
活动伊始,面对孩子们好奇而纯真的目光,实践成员张玲玲精心选择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其三》作为切入点。她深入浅出地剖析诗句,特别是“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一句所蕴含的豪情壮志,将诗中情怀娓娓道来。讲解过程中,队员们敏锐捕捉到孩子们对诗中“月”意象的好奇,适时将话题从李白笔下的明月,转向古人观测月食的独特视角。
图为实践成员介绍月食的起源与原理。陶静雯 供图
团队成员王一宁生动讲述了古人对月食现象充满想象力的认知与解释,随后又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进行科学解读,让神秘的天文现象变得既有趣又易懂。这一巧妙过渡,成功点燃了孩子们探究“古人眼中月食”的热情,现场气氛活跃。此次教学实践表明,将诗词意境与科学现象结合,是激发少年儿童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力量,实践团队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系列联结诗词意境与航天科普的小游戏。队员们态度亲切,讲解生动,互动环节反响热烈,孩子们踊跃参与。一个简单的气球摩擦头发吸附小纸片的静电实验,让孩子们感到新奇不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的孩子兴奋地表达了对未来成为宇航员、探索月球奥秘的向往;有的孩子则用稚嫩的语言,尝试描绘连接古代诗人笔下星月与当代人造卫星遨游宇宙的奇妙图景。
团队成员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有效促进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古人仰望星空的浪漫情怀相互交融。这些寓教于乐的尝试,成功将看似深奥的古典诗词与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趣味体验。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的合影留念。陶静雯 供图
活动尾声,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合影留念,在相机的快门声中定格了这场融合诗韵与科创的难忘旅程。此次健仁社区之行,对实践团队而言,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的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教育反思课。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向孩子们阐释古典诗词的精妙意境,需要更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寻找更贴近其认知水平的教学案例。
活动中发现的不足,也为团队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改进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团队有效拉近了孩子们与传统诗歌文化的距离,在其心中悄然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感悟生活诗意的种子。
正如团队名称所寓意的,“诗韵探行,雅句传薪”实践团队如传薪者,将雅句诗情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团队见证了古典诗词在孩子们心中激起的涟漪,也更加坚定了未来以更多元、更生动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未来,这支年轻的队伍将继续化作一缕清风,拂动传统文化的书页,将馥郁的书香吹向更多孩子,让经典真正融入当代生活,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伟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