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夏玉根)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使命,全面提升实践团成员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凝心聚‘绿’·行在甘孜”社会实践团带着精心筹备的课程与满满的热忱,奔赴泸定县得妥镇得妥小学,正式开启为期三天的支教活动。此次活动紧扣山区儿童成长需求,通过设置多元化课程,不仅为孩子们带去了知识的滋养,更播撒下欢乐的种子。
实践团与得妥小学同学合影留恋
通讯员 夏玉根 摄
出发前,实践团便启动了系统化的支教筹备工作。团队成员多次与得妥小学校长进行线上交流,深入了解各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为确保教学质量,实践团在校内进行试讲工作,各实践团成员现场提出问题,并反复打磨教学语言和互动环节,力求用最生动易懂的方式传递知识。
支教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教师工作的琐碎与不易。从课前反复打磨教案、准备教具,到课堂上根据孩子们的反应灵活调整节奏,再到课间耐心解答疑问和关注每个孩子的状态,乃至放学后组织孩子们安全的回到家长身边,以及细致排查教室内外的安全隐患,每个环节都需要倾注大量心血与智慧。“第一次真正站上讲台,才懂得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厚重。”实践团成员们纷纷感慨,这次经历让他们对教育工作有了从书本到实践的全新认识,也更理解了“教书育人”四字背后的责任与坚守。
实践团成员为同学们上课
通讯员 夏玉根 摄
实践团成员为同学们上课
通讯员 夏玉根 摄
短短三天的相处,活动实现了“双向成长”的育人效果。孩子们在妙趣横生的课堂中,视野被悄然拓宽,对学习的热情也被深深激发。而大学生们则在组织课堂、协调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表达与应急处置能力,更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中,读懂了责任二字的分量,社会责任感悄然生根发芽。
实践团成员给同学们课下辅导
通讯员 夏玉根 摄
实践团成员给同学们课下辅导
通讯员 夏玉根 摄
临别之际,孩子们将亲手写的信和折好的爱心塞到志愿者手中,有的孩子拉着哥哥姐姐的衣角默默抹泪,有的则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着“老师,你们还会来吗”,依依不舍的场景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这次支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教育帮扶,更是一场跨越年龄的心灵对话。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这份与山区孩子相依相伴的珍贵经历,将成为他们青春记忆里最温暖的注脚。未来,他们会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用青春力量践行担当,让温暖与希望在更多地方绽放。(文/夏玉根 图/夏玉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夏玉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