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建水酸食文化遇上现代口腔医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7月30日,遵义医科大学“银龄皓齿”先锋队赴云南建水县开展口腔健康三下乡活动。针对当地老年人高频食用酸食引发的口腔问题,团队联合政府及医疗机构,通过健康宣教和饮食调研,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口腔健康促进模式。
图为先锋队队员与指导老师于学校出征时的动员合照。 李璟翔 供图
健康直达:简易台搭起守护,牙知识送进家门
滇南夏日,暑气蒸腾。志愿者们支起简易服务台,为当地老人做细致口腔检查,还借助牙齿模型,手把手教老人正确刷牙、用牙线。一位白发奶奶学会后,笑说:“活了七十多年,才知道刷牙有这么多讲究!” 温暖场景接连出现,把护牙知识变成守护乡亲健康的“铠甲”。
图为先锋队队员利用牙齿模型为村民演示正确刷牙方法。杨雅兰 供图
酸食解码:探传统作坊工序,悟健康饮食智慧
走进百年历史的西门豆腐作坊,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酸香。队员们认真记录着每一道工序,从井水取样到酸浆发酵,仔细观察色泽、质地变化 。老匠人一边演示传统工艺,一边讲述“好水养好牙”的祖辈智慧。这种传统与现代视角的交融,让队员们对饮食文化与健康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图为先锋队员在特色酸汤萝卜制作工坊了解传统酸汤萝卜制作工艺。陈诺 供图
数据观情:问卷访谈探实情,数字剖析察民生
穿梭在村头巷尾,队员们用200余份问卷和深度访谈,记录下当地老人的饮食习惯与健康认知。在整理数据时,一个现象引起大家深思:超八成的受访者存在牙颈部楔状缺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却不足一成。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基层健康服务的短板,也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投身预防医学的决心。
图为先锋队员进行方言访谈并收集问卷数据。尹博雅 供图
成长胜奖:朝夕相伴悟温暖,风雨同程赚成长
这一周的实践经历,带给团队的不仅是详实的调研数据,更是一次成长的蜕变。在与村民朝夕相处中,医学生们用专业知识传递温暖,在方言交流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从容应对,每个日夜都记录着他们的进步。田间地头的健康访谈,农家院落的科普讲解,深夜灯下的总结交流,这些珍贵的经历让“医者仁心”变得真实可感。这段旅程不仅丰富了专业技能,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基层医疗的价值,为未来的从医之路注入了最真挚的力量。
图为先锋队成员与当地老人、工作人员在荒地村的合影留念。郑雅萍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雅萍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