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播红润乡土,支教传知育新苗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学子恩施实践绘就乡土育人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03 23: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覃馨懿 汪涵   阅读 6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汪涵)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教育帮扶”的号召,助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数字财会学部“语”经同行志愿服务队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由1名指导老师带领9名志愿者,于2025年7月奔赴恩施市民族路社区服务中心,开启了一场爱心支教之旅,他们以语言为桥、知识为梁,希望为社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广阔世界的阶梯,让温暖的教育光芒照亮更多童年;用实际行动践行“非遗传承,育梦乡土”的初心,在社区课堂里书写着一段段关于成长与奉献的温暖篇章。

(一)西南卡普文化课堂:传统与童真的碰撞

志愿者带着孩子们走进恩施特有的西南卡普文化世界。先展示绚丽的卡普织物,讲述它的历史故事,从祖辈的纺织智慧,到如今的文化传承意义。接着教孩子们用彩笔临摹卡普图案,从简单的几何纹样,到复杂的民族图腾,一笔一划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在经纬交错间,触摸家乡文化的温度,让古老的西南卡普,在童真创作里焕新活力。

▲图为志愿者讲解西兰卡普 彭静宜 供图 

▲图为同学临摹卡普图案 李亚楠 供图

(二)支教课堂里的红色宣讲,让信仰之光照亮童心

志愿者通过讲述雷锋故事,让红色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课堂上以“雷锋是谁”为切入点,用连环画展示雷锋冒雨送大娘回家、省吃俭用资助他人等事迹,逐句讲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等名言。孩子们在“雷锋好事我来学”情景模拟中,扮演“小雷锋”帮助同学,在读记雷锋故事接龙中牢记精神内核。同时志愿者表示,宣讲旨在让孩子们明白雷锋精神就在日常点滴中。社区也表示会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为志愿者提问环节 彭静宜 供图

▲图为同学朗读雷锋事迹 李亚楠 供图

(三)漂漆书签课堂:非遗与童趣的交融

志愿者首先做一遍示范,当彩漆滴落在水面上晕染开来,孩子们见证了流体艺术的魔法时刻。漂漆工艺的偶然之美让孩子们惊呼连连。志愿者讲解漆液密度与色彩分层原理后,孩子们尝试用竹签引导色漆流动,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纹理。将宣纸轻覆水面的一瞬,随机形成的花纹永远定格,每张书签都如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为孩子们制作漂漆书签 彭静宜 供图

▲图为漂漆书签成品展示 李亚楠 供图

(四)社区普通话推广活动,助力小朋友“语”通心连

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推广活动在恩施市民族路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志愿者们通过趣味互动,让社区小朋友在欢乐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活动以“说好普通话,沟通无障碍”为主题,志愿者们设计了看图说话、拼音儿歌、故事接龙等游戏。孩子们在“词语猜猜乐”中比拼发音,在“小小播音员”环节尝试清晰表达,现场笑声不断。针对部分孩子方言口音重的问题,志愿者逐字纠正发音,用绕口令等形式帮助他们掌握发音技巧。

▲图为志愿者宣传普通话 彭静宜 供图

▲图为志愿者宣传普通话 李亚楠 供图

(五)支教课堂播撒幸福种子,健康理念浸润童心

“幸福与健康”特色课堂以“幸福是什么”的提问开启,孩子们纷纷抢答“有朋友玩”“帮妈妈做家务”。志愿者结合生活实例,分析“不幸福”常源于计较、抱怨等负面情绪,随后分享“每天记录一件开心事”“主动帮助他人”等获得幸福的小方法。在“幸福分享会”上,孩子们拿出画笔,画出心中的幸福瞬间:有的画全家野餐,有的画帮助同学解答难题,现场洋溢着温暖的氛围。通过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引导孩子们探寻幸福的真谛。志愿者希望通过课堂让孩子们学会感知幸福、传递幸福。

▲图为志愿者提问环节 彭静宜 

▲图为同学认真答题 李亚楠 供图

恩施“语”经同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始终以专业知识为坚实羽翼,以真诚爱心为不竭动力,为社区小学生精心搭建起通往广阔世界的成长阶梯。他们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步履坚定地走进社区课堂,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化作孩子们探索未知世界的闪亮钥匙。

在课堂上,他们或细致讲解西南卡普的纹样密码,耐心纠正普通话的发音细节,或生动演绎雷锋故事里的温暖瞬间,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遨游,汲取成长所需的养分,更在一次次趣味互动与贴心交流中,帮助孩子们收获自信与勇气,悄然完成着心灵的成长与蜕变。​

▲图为“语”经同行志愿者服务队合影 李亚楠 供图

非遗传承,育梦乡土。志愿者播撒公益火种,以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倾听奇思、耐心答疑、温暖鼓励,为社区教育增色,为童年点亮光芒。这份凝聚智慧与善意的爱心与知识,如种子扎根社区,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怀抱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奉献的认同,带着成长印记奔赴璀璨未来。

撰文 | 覃馨懿 汪涵

图片 | 彭静宜 李亚楠

审核 | 周郁唯 葛佳盈

指导老师 | 谭渝杨

通讯员 | 汪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涵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