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六艺,乡伴青禾”团队:青禾踏古韵,童行绘新章

发布时间:2025-08-03 14: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艺 罗梦涵   阅读 84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罗梦涵、赵艺)沱江水缓缓流淌,古镇巷深深蜿蜒。2025年7月11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童行六艺,乡伴青禾”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在实践中感受千年古镇的文化脉络,以青年之力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化路径。从刘光第故居斑驳的砖墙瓦檐,到漆扇上晕染的斑斓色彩,大学生与当地儿童携手共绘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篇章。

走近历史,在古韵中探寻文化印记

晨光微露,队员们踏着青石板小路缓缓而行,推开刘光第纪念馆朱红色的木门,迎面而来的,是沉淀百年的文献和古朴典雅的匾额。站在明月楼的雕花窗棂前,仿佛仍能听见当年商贾往来的喧嚣声。讲解员娓娓道来“两湖会馆”的历史背景,队员们则在陈刚纪念馆中凝望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近距离感知赵化镇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红色精神。

团队参观学习陈刚精神

“文化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的基因。”团队成员深入社区,走访镇上居民,了解他们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现状,同时调研文物保护的执行情况。志愿者们还将传统技艺带入课堂,让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触摸历史,认识文化。

非遗课堂,让传统技艺“活”起来

7月16日下午,团队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手工课。课堂上,孩子们将颜料滴入清水,静看赤朱青碧在水面舒展,如云似霞。志愿者一边讲解漆扇的工艺原理,一边手把手指导制作技巧。“扇子要斜着放下去,像蜻蜓点水一样。”孩子们反复尝试,最终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

孩子们晾晒制作好的漆扇

在另一场手印画创作中,白布为卷,童手作笔。孩子们蘸取颜料,轻轻按下掌印,再用彩笔签名题字,五彩印记在画面中交汇成诗,也凝聚着文化薪火相传的希望。大学生用年轻的方式重新演绎传统文化,让文化传承更鲜活、更亲切。

留住瞬间,传递文化的温度

活动接近尾声,团队将实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与孩子们的漆扇作品整理发布至各大平台,引发了不少关注与共鸣。“这些活动像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文化自信的萌芽。”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由衷地说。

回望沱江畔千年古镇的风貌,青春与童真的碰撞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文化视野,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成都理工大学学子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实践连接未来,在传承与创新中,写下了一段属于这个夏天的文化故事。

撰文 | 罗梦涵 赵艺

图片 | 郑春风

审核 | 罗梦涵 赵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艺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